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庆阳  >  庆阳新闻

庆阳市推进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纪实

 2018/03/08/ 08:08 来源:陇东报 记者焦敏龙

汇聚妇女干事创业的正能量

——庆阳市推进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纪实

  陇东报/掌中庆阳 记者焦敏龙

  2017年全国妇联改革启动实施以来,市妇联坚持“妇女在哪里,我们就去哪里”的工作原则,以扩大妇联组织和工作的有效覆盖为工作着力点,以推动在新领域建立妇女组织为突破口,激活基层妇联组织的“神经末梢”,最大限度吸引、凝聚、服务妇女群众,实现了凝聚妇女人心和推动脱贫致富的互动双赢。昔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家庭妇女,如今成为竞技职场的“女强人”。截至目前,全市妇联在公司、专业合作社等产业链上建立妇联、妇委会共20个,在产业示范基地建立妇女小组24个。

   转变生活观念

   力拔思想“穷根”

  近年来,作为全市优质红富士苹果树栽植区,宁县与陕西海升公司实施地企合作,积极引进“海升模式”现代农业技术,鼓励引导群众通过将集体资产、土地经营权入股园区等方式,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2017年3月,宁县妇联紧密结合妇女就业增收与妇联组织建设工作,探索“妇联+企业+妇女”模式,通过“联姻”良平镇第家村两委与位于该村的宁越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成立妇联组织,以企业优势带动妇联组织发展,提升阵地服务功能。

  围绕“党建带妇建”工作,第家村妇联通过提供就业岗位、拓宽培训渠道、带动村级精神文明建设三种方式,一方面鼓励妇女解放思想,消除“等靠要”等消极观念,树立“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自信;另一方面结合产业扶贫措施,激励妇女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学习,科学种养,提升脱贫致富技能。截至目前,第家村妇联已举办苹果种植技能培训班6期,培训贫困妇女340人,培养女科技致富带头人10人、女示范户2户。

  张锐莲是良平镇赵家村村民,过去,她家人口多,仅靠种地为生,收入单一。正当她苦于脱贫无路时,2017年3月,宁越公司妇委会成立后,她从产业扶贫贷款中拿出5000元入了股,本人也应聘来到果园务工,每月收入近3000元。“当了几十年农民,没想到现在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

  宁县妇联主席房睿说:“把妇联建在产业链上,通过动员广大妇女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居家发展产业的信心,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实现‘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妇联组织就建在哪里’的目标。

   开展技能培训

   助力妇女脱贫

  香包在庆阳流传已久,西峰区农家妇女素有绣制香包、祈福纳祥、驱灾避邪的传统。新世纪以来,随着民俗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西峰区一大批农村妇女成为发展“炕头经济”的女能人,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脱贫致富的主要力量。“妇女既是扶贫脱贫的重要对象,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西峰区依托合作社协会建妇联,千方百计开展培训工作,不仅是为了发展民俗文化产业,更是为了让农村妇女能有一技之长,实现脱贫增收。”西峰区妇联主席王桂芳说。

  依托妇女手工产业,西峰区妇联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妇联组织网络,在庆阳群英香包有限公司等产业发展潜力良好的企业(协会)建立了区域化妇联组织。

  后官寨镇南佐村村民左焕茸自幼深受母亲熏陶,擅长陇绣技艺。2005年,她注册成立了庆阳群英香包有限公司,以“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生产,妇女基础良好。公司成立妇联以来,她坚持“重培训,打造香包品牌;抓管理,提升产业创收;谋扶贫,搭建致富平台,带领全村妇女发展香包产业,实现增收致富”的发展理念,先后为500多名下岗女工、农村妇女、残疾女性实施培训,帮助100多名妇女实现就业创业。

  与左焕茸同村的马小芸自20世纪90年代就跟着左焕茸学习陇绣技艺。这些年,她勤学苦练,作品丰富多样,颇具特色,如今已成了村里远近闻名的省级刺绣大师。靠着每年数万元的收益,马小芸家里盖起了崭新的四合院,添置了小轿车。“对于女性而言,比起在家务农,刺绣相对轻松,不用风吹日晒,在家也能挣到钱。”

  下沉工作力量

  带动产业发展

  在环县妇联副主席郭彦宏看来,基层妇联组织处于妇女群众工作最前沿,是凝聚和服务妇女群众的第一阵地和第一平台。只要女性同胞们团结一心,凭着智慧和汗水也能干出一番名堂。环县妇联在改革实践中,通过对县、乡、村三级妇联组织开展非公经济组织妇联建设大调研,以企业妇联组织建设为抓手,通过规范妇联执委职责,明确职责、工作方式方法,使妇联组织活跃在全县民俗文化、草畜、巧手等各产业链上。

  位于环县西滩工业园区的龙影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是皮影产业链上的一支生力军。2002年以来,公司负责人李亚萍通过注册“龙影”商标品牌,以“公司+作坊+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带头组建环县皮影工艺品销售中心,发展皮影民俗文化产业。如今,公司已组建了一支约500多人的“娘子军”。

  2017年,企业妇联组织建立以来,李亚萍考虑到全县女性剩余劳动力较多这一实际,宣传动员各乡镇贫困女性参与生产。同时,她以“传帮带”的形式,从设计、选材、生产、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为女工进行技艺培训。她还聘请具有国家级民间艺术大师称号的皮影制作人高清旺、高清峰等常驻公司,引导女工学习皮影雕刻和研发。女工陈玉琳来公司这十多年,勤劳踏实,认真学习皮影雕刻,现在每年收入6万多元,家里盖起了新房,新式家电一应俱全。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在产业妇联组织建设中继续坚持‘把贫困妇女发展成致富能人,把女能人发展成妇联执委’的思路,着力培养一批农村女性人才。”市妇联主席邓莉娟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