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庆阳  >  华池县

山区群众的好医生——记华池县五蛟镇马河村80岁党员高明科

 2019/08/29/ 08:49 来源:陇东报

山区群众的好医生

——记华池县五蛟镇马河村80岁党员高明科

高明科为患者诊治 本报记者 吕赟 摄

  本报记者 禄永峰 杨洋

  “乡村医生的一天是啥样的?”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让华池县五蛟镇马河村80岁的老党员高明科一时难以回答。

  在高明科看来,白天出诊跑几个村是一天,半夜被人叫醒四五次是一天,坐诊忙到顾不上吃饭也是一天……几十年来,天天如此。

  一套听诊器、一个急救箱、一场场生与死的较量、一次次健康与疾病的对决。57年来,高明科以精湛的医术为山区乡村无数人解除了病痛。如今,虽已是耄耋之年,他依然坚持到华池、环县的边远山村出诊……

  一生辛苦只为救死扶伤——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名山区群众的好医生

  高明科的祖父高国义曾任陕甘宁老解放区华池县悦乐区苏维埃政府第一任主席。父亲高隆清既是一名老党员,又是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

  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高明科从小就立志:坚守山区,为群众做一些事。

  20世纪60年代初,山区医疗资源紧缺,很多人因患病不能及时医治而离开人世,对高明科触动很大。

  “那时候看病太困难!”高明科回忆道,当时有两位乡亲的孩子先后病危,他们想尽办法都没请到医生救治,最后孩子夭折了。从那时起,他立志学医。

  高明科毅然前往马河保健站拜师。他刻苦认真,跟从师傅出诊,业务水平和诊疗能力不断提升,很快入了行。

  出师后第一次接诊,病人得了肠梗阻,需要灌肠。当时高明科经验少,灌肠时被病人的便液喷了一脸。好几天他都觉得自己脸上有粪便,但看到病人转危为安,高明科非常高兴,下定决心要做一名好医生。

  此后,高明科足迹遍及五蛟镇及周边乡镇,不论春夏秋冬、白天黑夜,随叫随到,任劳任怨。一次,邻村刘阳洼村一名叫袁明吉的村民患上了大叶性肺炎,后来又感染了结核性胸膜炎,因病他家已一贫如洗,家属找到了高明科。

  当时马河保健站医疗条件十分简陋,药房、宿舍、灶房都在一孔窑洞里,高明科和袁明吉同住在一起。他白天出诊,晚上回来做饭、打针,亲自护理,直到袁明吉痊愈。

  很快,保健站能住院的消息传开,一个个病人接踵而来。老红军张在述患上了蜂窝组织炎,高明科每天给他清洗创口又给他做饭,张在述一住就是几个月。

  不辞辛苦地工作,练就了高明科过硬的医术。1968年7月一个雨夜,广播里传来了呼叫声,小塔山村村民田生贵病重,叫高明科去出诊。当时电闪雷鸣,暴雨如倾。保健站通往小塔山仅有一条十多里长的河沟小路,高明科不假思索背起药箱, 

  拿了根棍子就出发了。因为路滑天黑,他借着闪电的光亮磕磕绊绊地赶路,不知摔了多少跤。见高明科冒雨来给他看病,田生贵感动万分,急忙爬起来就要给他下跪。经诊断,田生贵患的是大叶性肺炎,经过及时治疗,病情没有恶化。病愈后,田老汉逢人便说:“高大夫救了我的命!”

  牢记父亲的教导——

  无论干啥事儿都要把群众放在心上,少为自己着想

  父亲不止一次教导他,干啥事儿都要把群众放在心上,少为自己着想。有一次,高明科的孩子病了,他急忙往家里赶,半路上遇到邻村的段国苍,说他孩子病重,高明科二话没说便跟着段国苍拐道上山,徒步十多里来到段家。经诊断,段国苍的孩子患的是中毒性痢疾,已轻度脱水还伴有休克。他急忙进行抢救,输液、打针……经过两天两夜的治疗,孩子脱险了。

  高明科回到自己家时已是第五天了,他初步诊断女儿得了急性骨髓炎,病情已急剧恶化,送往医院确诊后进行了手术。女儿却从此落下后遗症,不能干重活。

  为了改变马河保健站医疗条件和缺医少药的现状,高明科带领站上四位赤脚医生白天看病,晚上挖窑洞搞建设,新修了9孔窑洞、10间瓦房,并通过各种渠道,使保健站中西药品达一千多种。

  1969年和1970年,组织几次推荐,高明科曾有三次招干机会,但他都拒绝了,他说:“我想在农村医疗一线治病救人。”

  能以更好更精湛的医术为山区群众治病,一直是高明科的追求。他深知作为一名医生,必须要不停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才能救治更多人。1971年,当命运之神又一次向他发出召唤时,他心动了——他被推荐为第一批工农兵大学生,到兰州医学院深造。当时有人纷纷议论,扎根山区的高明科还不是要走了。高明科笑对议论,暗下决心:学到更多的知识后,一定再回到山区为群众治病。1974年毕业后,高明科不顾学校挽留,放弃了城市生活,毅然提交了回山区的申请。

  就这样,大学毕业后的高明科,又回到了马河村,背起药箱,踏上了熟悉的山沟山道。

  1975年2月的一天,因为劳累过度,高明科的肺气肿和过敏性哮喘发作,连进食都有困难,他只好卧床休息。这时突然有人气喘吁吁地闯进门说:“快,有人在农建工地上被土塌伤了。”高明科听闻立即起身,拖着病痛咬着牙一口气跑了近十里山路,赶到现场时,伤员已成了血人,身上有几处严重撕裂伤,骨膜外露,由于出血过多已经休克,高明科一边抢救,一边清洗伤口泥血,缝合伤口。

  此时,高明科已经浑身发抖,为了不让自己倒下去,他几次服药提神,直到十几针缝合完毕,病人转危为安,高明科却晕倒了……

  一生廉洁行医——

  当医生是为了解除病人痛苦,不是在病人身上捞好处

  上世纪80年代初,他担任李良子卫生院院长。为了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他坚持“三不收”:不收出诊费、不收挂号费、不收检查费。

  1988年12月,王咀子乡杨大崾岘一个叫史秀珍的老人患脑梗塞,昏迷失语。高明科推着自行车,翻越四个山岭,往返40多里路去给她治病,这样一直去了4次,直到她病情好转。一次出诊后,因为雪天路滑,高明科担心有急诊病人找他,着急返回,在大雪封山的羊肠小道上跌跌爬爬不知摔了多少跤,到晚上点灯时分才回到卫生院。

  1988年春节,十里外的吴塬村一位妇女难产,高明科到达时已经凌晨1点多了,当时情况危急,产妇子宫收缩无力,胎盘无法娩出。高明科整整忙了大半夜,终于保住了母子性命。家属感激万分,拿出40元“补心钱”硬要塞给高明科,被他婉言谢绝。

  高明科当时工资每月49.5元,要供养四个孩子和年迈多病的父亲及残疾兄嫂。高明科长年累月在工作岗位上,从不走亲访友,没有节假日。几十年来,他只在家里过了三个春节。

  多年来,省内外很多患者给高明科来信求医求药,他坚持来信必回,有的寄去药方,有的配好成药寄去。他不得不加班加点,经常熬夜,感觉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我接生的婴儿已长大成人,治疗的患者已成为老人,我的付出是值得的。”高明科感到莫大的欣慰。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成了山区群众眼里的好医生,先后被省、市、县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山区人民好医生”等。1991年荣获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获得全国优秀工作者奖。1993年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共青团党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授予“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称号。

  1998年底,高明科退休了,但是他退而不休。他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老年慢性病新的治疗方法,研制出了愈脑中风丸、冠心丸、乙肝丸、哮喘丸和乌蛇丸,在临床上取得了独特的疗效,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退休这些年,高明科出诊近千次,治疗脑血管、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近千人。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