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庆阳  >  县区聚焦

镇原县 生态建设让发展底色更浓

 2025/11/18/ 09:47 来源:陇东报 记者白勇涛

镇原县 生态建设让发展底色更浓

  每日甘肃网11月18日讯 据陇东报报道(庆阳融媒记者白勇涛)今年以来,镇原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国土绿化、河湖治理、人居环境整治、深化农文旅融合等举措,铺就绿色发展底色,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秋季,在临泾镇包庄村植树点,近千名县直机关党员干部开展义务植树,大家热情高涨,或挥舞工具、搬运树苗,或扶苗培土、围堰浇水,共同义务植树1066亩,栽植山桃、山杏、油松、云杉、刺槐等各类苗木5.5万余株。

  镇原县抢抓“三北”工程攻坚战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机遇,以林长制为抓手,坚持项目建设与义务植树并重,全域推进国土绿化。“我们在监理过程中,严格把好‘四大关口’,第一是整体质量关,第二是苗木进场质量关,第三是栽植质量关,第四是抚育管护关。”甘肃陇林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项目负责人曹永辉说,为确保绿化成效,监理公司会对苗木质量、栽植技术、后期管护等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监督,确保“栽下一片、成活一片、绿化一片”。

  截至目前,镇原县已完成国土绿化23万多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14.43%,草原植被盖度达82.5%。

  “几年前这里植被稀少,如今林木茂密,我们一定要把它守护好。”镇原县殷家城乡李园子村护林员李生龙感慨地说,他守护的这片山林,这几年来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为保护好山林,镇原县建立起覆盖县、乡、村、组的四级林长体系,明确各级林长的职责和任务,实行“三包三定”制度,确保每一片山林不受破坏,每一片新绿都能茁壮成长。

  “以前河道垃圾乱堆,现在河道干净整洁,水清了,也有了鱼。”沿着茹河岸边漫步的南川乡河李村村民胡利民欣喜地说。

  今年以来,为深化河长治水,镇原县严格对标河长制工作要求,构建县、乡、村三级河长责任体系,印发《2025年河长制工作要点》,细化各级河长巡河频次与重点任务,确保责任层层压实。

  镇原县生态环境部门还与各乡镇开展联合行动,对茹河城关镇段等重点河段实施岸线整治,补种各类花草及水生植物5000余株,清理河道约700米,修复生态岸坡1300米,打造生态护岸5000米,河道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质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截至目前,镇原县各级河长巡河6800余次,重点排查河道淤积、岸线侵占、污水直排、非法采砂等问题,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整改。

  走进庙渠镇的村组农舍,宽阔平坦的村道两旁绿树成荫,家家户户门前干净整洁,院内院外果蔬飘香,呈现出一幅环境美、产业旺的乡村振兴画卷。

  “村上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大家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庙渠镇慕塬村村民赵永毅一大早便来到村广场上散步。庙渠镇坚持把改善基础设施和优化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推动乡村面貌从“局部美”向“全域美”转变,精心打造和美乡村。

  在开边镇解放村,传统乡村转型为集农业观光、文化旅游、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我们坚持‘以点带面,连点成线,抱团发展’的思路,以富民产业为着力点,补短板、延链条、优产品、增业态,打造多元增收新场景。”开边镇解放村党总支书记朱泽民说。

  太平镇以北石窟驿景区为核心,依托龙山、凤山及蒲河、茹河等自然资源,打造生态田园体验线、生态文化浸润线、生态廊道观光线。同时,开发318省道沿线自然生态旅游廊道,串联“一寺、一城、两河”等资源,形成集生物多样性观赏、水体保护示范与文明寻踪于一体的百里山河生态环线。

  今年以来,镇原县因地制宜推进“5155”行动与“和美乡村”创建。全面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成乡村垃圾集中收集点22处,配备专门拉运车辆33辆、装载机19辆,清理农村生活垃圾4313吨、“三堆”9102处,拆除危房危窑危厕939处、危墙残壁等8735米,做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乡村垃圾箱随满随拉,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免责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非每日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