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庆阳  >  宁县

宁县 食用菌产业焕发新“蘑”力

 2024/05/28/ 09:53 来源:陇东报 记者李建强 通讯员郑倩红、邵娜

宁县 食用菌产业焕发新“蘑”力

  每日甘肃网5月28日讯 据陇东报报道(庆阳融媒记者李建强 通讯员郑倩红、邵娜)时下正值食用菌产销两旺的季节,走进位于宁县和盛镇杨庄村的松愉食用菌种植基地种植大棚,一排排摆放整齐的菌包映入眼帘,菌包上一朵朵如“小伞”般的姬菇正铆足劲生长,阵阵清新的菌香扑鼻而来,务工群众穿梭在菌架间,忙着采摘成熟的姬菇。

  “我们目前已建成爱尔兰式数智大棚20座,日产6000余斤姬菇菌棒。产品以订单种植为主,主要发往上海等南方城市。基地今年3月开始生产,目前已出菇2万多斤,产值达到60余万元。”松愉食用菌种植基地负责人杨小军说。

  和盛镇松愉食用菌种植基地总投资1070万元,按照“种植业+菌业+养殖业”循环发展模式,促进种植业、养殖业、菌业所产废弃物循环利用,助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群众增收目标。

  “姬菇也叫小平菇或侧耳,是日常食用菌中最普通的一种,营养价值高。基地生产的菌棒没有任何添加剂,所以培育出的姬菇口感好、耐运输,在南方市场很受欢迎。”杨小军说。

  松愉食用菌种植基地着力发挥联农带农作用,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由基地统一指导食用菌生产,每座爱尔兰式数智大棚带动1户农户。大棚投入使用后,由公司统一分期分批进行技术培训,培训结束后农户可在基地参与种植,也可单独种植菌菇,产品由公司按保底价进行统一回收,并统一组织生产、销售。

  杨庄村村民赵恒言就是松愉食用菌种植基地带动种植食用菌的农户之一,由于年龄大,不便外出务工,赵恒言今年在松愉食用菌种植基地的带动下,把自家的废弃猪舍改造成了食用菌种植大棚,不到半月时间,已经见到了效益。

  “基地免费提供菌棒,还会上门对我进行技术指导。姬菇成熟后,松愉食用菌种植基地还会保底回收。我今年5月初种的姬菇,目前已经采摘第二茬了,每次能采摘20公斤左右。姬菇每年可以种三茬,预计今年能收入3万多元。”赵恒言高兴地说。

  在焦村镇西李村的甘农蘑力公司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大棚内,整齐码放的菌棒上,白色鲜嫩的双孢菇长势喜人。

  “目前,基地的12座爱尔兰大棚已投入试生产,日产双孢菇2吨。基地的生产工艺采用的是三次隧道基料发酵技术和菇房智能化温控栽培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出菇时间缩短了17天,出菇量可增长一倍,每年可投基料6批(次)。”甘农蘑力公司西安销售部驻场代表杨棣棽说。

  甘农蘑力公司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由宁县招引的龙头企业甘农蘑力有限公司建设,通过引入海外先进的高科技设备,建成爱尔兰产菇大棚,是集“小麦秸秆堆肥发酵蘑菇基料、全年工厂化蘑菇种植、有机菌菇深加工、冷链储运配送、菌渣有机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项目。

  “整个项目建成后,可带动发展食用菌重点村2个,带动24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年分红5万元左右。同时,还将带动800户农户建棚养菇,实现3000人稳定就业,消化小麦秸秆14万吨、鸡粪9万吨。”杨棣棽说。

  近年来,宁县将发展“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作为破解农业低质低效的突破口,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以食用菌全产业链项目为关键,通过推动链条闭合,指导上下游企业与食用菌企业建立“订单式”合作机制,推行“企业借棒、农户还菇”“企业统一建棚、农户返租经营”“企业统一供棒、订单保价收菇、农户建棚养菇”等多种经营模式,不断推动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

  目前,宁县共招引食用菌龙头企业2个,累计建成食用菌大棚73座,投产49座。一季度全县食用菌产量达到563.5吨,产值725.2万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