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庆阳  >  县区聚焦

环县 “一主多副”硕果丰 产业兴村更富民

 2024/04/22/ 16:13 来源:陇东报 通讯员 王玉琴

环县 “一主多副”硕果丰 产业兴村更富民

  通讯员 王玉琴

  阳春三月,走进环县的乡村沃野,旋耕机轰隆作响,在新建成的高标准示范田里作业,农业设施基地里的果蔬竞相成长,湖羊养殖基地的羊只茁壮成长……一幅产业发展画卷在环县的乡间田野上徐徐展开。

  近年来,环县坚持党建引领,坚决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粮食安全底线,着力构建多元产业体系,借力推进产业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形成“一主多副”的产业富民格局。

  夯实“耕”基保良田

  走进环县高标准农田,一垄垄平整宽阔的梯田错落有致,一条条新建的机耕路宽敞平直……高标准农田,对老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

  “高标准农田不仅可以提高粮食产量,还能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环县农业农村局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心主任都成介绍,近年来,为了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环县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将小田变大田、小块变大块,吸引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粮食种植,打造适宜机械化作业的现代农业体系。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环县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求,不断夯实粮食生产“耕”基,让良田沃野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以往涝不能排,稍微下点雨农田就会被淹。如今,田里有了排水沟,种地条件越来越好了。”说起高标准农田,虎洞镇金庄塬村党支部书记杨志强一脸喜色。

  据了解,环县现有耕地389.64万亩,高标准农田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38.1%。2023年,环县严格按照“1+3”政策要求推动项目落实落地,高效完成20.6万亩建设任务,全年产粮38万吨,被确定为甘肃省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考核评价激励县。今年,环县计划新修改造高标准农田23万亩,常态化开展撂荒地整治,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以上,产粮40万吨以上。

  山地苹果出“名堂”

  春日的环县,连绵的大山起伏幽深,充满无限生机。在距离县城约25公里的合道镇朱家塬村,一排排苹果树褪去了冬天的萧瑟,在春日暖阳下孕育出新芽,在山谷、山脊和山坳间涌动。

  “我家有20亩果园,去年亩产苹果3000斤,每亩收入约1万元,其中三分之二的苹果销往全国各地。”在朱家塬村,70岁的果农张文斌正在修剪果树,他是当地最早栽植苹果树的人,也是第一批尝到科学种植甜头的人。

  据朱家塬村党支部书记张明介绍,该村是合道镇山地苹果主产区,全村355户村民,有68户种植苹果树,形成规模种植的有46户,果园面积达1260亩。“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村办企业,建立了产购销服务体系,还有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六建设有限公司助力销售。”张明说。

  环县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拥有苹果树成长的天然优势。所产苹果个大、皮薄、脆甜,备受消费者青睐。

  走进环城镇张滩滩村,映入视野的是错落有致的大片苹果园。笔者了解到,环城镇通过引进袁氏果业及万佳杂粮公司,建立“党支部+基地+农户+服务”模式,打造出千亩苹果种植示范基地,种植山地苹果树2500亩,盛果期年产量6000吨左右、产值5000余万元。采取“客商收购+超市订单+网络营销+公司代销+群众自销”的方式,企业与国内外知名果产业销售企业达成长期合作意向,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联盟模式与果农深度合作,对基地、周边农户的果品进行商品化处理、集中化经营、订单式种植、全流程指导,实现收益最大化,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如今,在环县,山地苹果已成为助农增收的“致富果”,成为产业发展的“振兴果”。环县山地苹果曾代表庆阳摘得亚洲果蔬博览会金牌,2020年和2023年,连续在第二十一届、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2024年,环县计划实施果园高接换优1000亩,重茬建园1000亩,新建山地果园2000亩,确保苹果产量稳定在2万吨,产值达到1亿元。

  “三元双向”补短板

  在木钵镇关营村的金耳菌种植舱内,阵阵菌香扑鼻而来,一朵朵金耳菌已经成熟,呈现出耀眼的金黄色。“棚内的温度和湿度都是智能调控,在试验舱试种就是为后期种植积累经验,试验舱内目前共有1300多个菌棒。”金沅陇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汤增超说。

  近年来,环县以绿色、循环、高效发展理念,依托招商引进的山东金沅陇庆有限公司,在关营村新建1个智慧方舱食用菌工厂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环县智慧方舱食用菌工厂于2023年9月开工,项目占地260多亩,计划建设162套秀珍菇移动方舱人工智能菇房、90套鸡枞菌智慧方舱人工智能菇房,并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菌包制作车间和菌包培育车间,同时进行其他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全面投产后,食用菌年产量预计1300万斤。”汤增超说。

  据了解,环县智慧方舱食用菌工厂项目以鸡枞菌、秀珍菇等珍稀食用菌为重点,采取工厂化生产模式,实现全产业链掌控、全天候调控,全力打造集菌种研发、基料生产、鲜品生产为一体的食用菌生产供应基地,每年可就近消化玉米、小麦秸秆等7000余吨,产生的废料可生产有机肥料3000多吨。同时,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带动机制,为农户提供专业技术培训,生产基地还能吸纳富余劳动力就业,人均年收入可达到5万元,并通过“免费租舱、定量分红”的方式,每年可帮助租赁方舱的群众增收6万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