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庆阳  >  县区聚焦

西峰 “三大攻坚战”擦亮生态底色

 2022/05/19/ 17:05 来源:陇东报 记者 盘小美

西峰 “三大攻坚战”擦亮生态底色

  记者 盘小美

  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实现“清零”,空气质量连续三年达到二级标准;建成城区污水处理厂2个、乡镇污水处理站4个,完成排洪口污水截流处置5处;企业年度用地土壤监测率达到100%,合格率100%……这是西峰区推进生态环保工作取得的成效。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西峰区始终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惠民生、促发展、调结构的重要任务,牢固树立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水、气、土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开展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管,打出污染防治“组合拳”,不断擦亮绿色发展的生态底色。

  在蒲河马头坡段巡河是肖金镇杨咀村马头坡组组长曹建忠的重要工作之一。“以前村民和游人在河滩乱扔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现在的环境好多了。”曹建忠告诉记者,“杨咀村共有河道5公里,2018年全区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我成为村里的巡河员,每周定期到河边开展巡河护河、保洁管护等工作,重点检查是否有倾倒垃圾、排放污水等现象,确保河道干净畅通。”

  水污染防治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西峰区坚持一手抓污染治理,一手抓源头预防,建立了区、乡、村三级河长制,对辖区内6条河道进行定期巡查、常态化保洁。推进巴家咀水源保护地居民搬迁,对原住宅实施拆除和生态恢复。加强污水排放管控,对马莲河、蒲河流域进行了拉网式、地毯式摸排,采用疏、堵、截等措施,对所有违法排污口进行了全面封堵取缔。争取资金实施排洪口及乡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城区主干道地下管网改造、雨污管网分流改造;启动实施了河流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和人工湿地建设,砚瓦川、齐家川流域生态湿地全面建成投用,蒋家川、澜泥河流域生态湿地正在建设,基本实现了区域内无污水直排,有效弥补了流域水污染防治欠账。

  西峰区在打好碧水保卫战的同时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深入开展“冬病夏治”行动和“蓝天保卫战”,实施控煤、抑尘、治污、减源、限行、禁燃、增绿、重污染天气应对8项综合措施,拆除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建立渣土拉运车辆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和道路清扫、洒水抑尘作业质量自测体系,开展重点企业行业烟气、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治理,督促主城区餐饮门店使用清洁能源、安装油烟净化装置。

  据了解,2016年至今,全区累计完成了4个热源厂燃煤锅炉脱硫除尘改造及清洁能源替代“三改”任务19000多户,建成城区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平台,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从人防向技防转变,实现了对城区全时段无死角监控。

  这几年,西峰区的土壤污染防治力度也在不断加码,扎实开展了以农用地和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的土壤污染调查、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设置18个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实施了土壤详查采样,对全区重点污染源进行排查摸底,建立了企业名录,健全了142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7家危废运输单位档案和4家危废处置单位的资质审查备案,做到了危险废物从产生、转移、处置环节的安全监管。

  为打造生态宜居的绿色家园,西峰区把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生态环境警示教育片问题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全力抓实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深入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和复查复核,巩固提升整改成效。目前中央两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32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

  西峰区还加强源头管控和执法监督管理,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六条红线”,从严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和产能过剩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将城区划分为36个网格单元,构建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环境监管格局。通过定期检查、“双随机”抽查、交叉执法检查和联合执法检查等方式,全方位、地毯式对重点污染源进行循环动态监管。近3年来,累计受理各类环境信访投诉2900多件,查处各类环境问题485起。

  打响蓝天保卫战、开展水环境治理、摸排管控土地污染源……一项项扎实的环保措施让西峰城乡的天蓝了、山青了、水绿了,人居环境改善了,打造生态宜居之城的目标更近了。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