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庆阳  >  视觉庆阳

山朗水清保大塬

 2022/05/12/ 09:15 来源:陇东报 记者 陈思

山朗水清保大塬

——庆阳市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

初夏的西峰区清水沟苍翠欲滴。记者 陈飞 摄

西峰区南小河沟花果山水库。实习生 徐嘉英 摄

新建成的西峰区东郊湖。记者 陈飞 摄

董志塬风光秀美。记者 陈飞 摄

  记者 陈思

  从蒲河水滨到子午林海,从沟壑深山到黄土大塬,从整洁美观的美丽乡村到出门见景的宜居城区,从环县小南沟乡天然草原到合水县稻香飘溢的太白镇“陇上江南”……一幅山川秀美、气候宜人、生态宜居的画卷在庆阳大地徐徐展开。

  近年来,我市坚持绿色发展,优化生态促转型,以更高站位推进碳达峰,以更实举措推进水土保持,以更严要求推进环境突出问题治理,以更高标准推进节水行动,守卫高天厚土,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庆阳,不断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新活力。

  如今,作为“高原福地”的庆阳,良好生态环境“打底”,绿色发展优先,蓝天、碧水、青山、净土不断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幸福感与获得感。

  绿色常驻 生态常优

  我市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幅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蓝天碧水净土常伴,重点生态工程绿了山川、保了大塬。

  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国家所需、庆阳所能、群众所盼的定位中高位谋划、高位推动,紧盯打造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样板区,实施国土绿化工程治山增绿。从2013年开始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七年累计造林730.85万亩;2021年启动“再造一个子午岭”提质增效和“一村万树”工程,完成森林抚育29.7万亩、补植补造59万亩,建成“一村万树”达标村246个,森林覆盖率达到26.2%,相比2018年提高0.62个百分点。南梁镇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入围2022年财政部和国家林草局重点支持项目,市县乡村四级林长责任体系全面建立。

  作为黄河流域重要水源涵养补给区的一部分,我市承担着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多年来,我市坚持实施固沟保塬工程治土减泥,保塬、护沟、固坡“三措并举”,塬面径流调控、沟头沟岸加固防护、坡面植被恢复、沟道水沙集蓄“四条防线”同筑,水土流失面积由上世纪的2.3万平方公里下降到目前的8500平方公里,重点治理区每平方公里土壤流失量由7200吨下降到3100吨。截至2021年底,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8万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63.5%,实现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双下降”。全市固沟保塬成效显著,被中科院、水利部领导及专家称为“固沟保塬庆阳治理方案”,董志塬固沟保塬工程已纳入国家黄河战略规划。

  通过实施“海绵城市”试点工程治水护城,投资63亿元实施“一轴两心三带五湖三沟道五片区”项目256个。主城区雨水年径流量控制率、污染削减率、雨水收集利用率分别达到90.6%、62.7%、34.3%,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遏制了塬面萎缩,为西部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探索了可复制的经验。

  据了解,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项目,建成“一村万树”达标村232个,造林补植抚育143万亩,草原生态修复治理96.5万亩。加快省级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创建,提高绿化覆盖率。推进固沟保塬工程,新修梯田10万亩,新建淤地坝30座,修建小型水保拦蓄工程100座,治理水土流失600平方公里,创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区。这些新举措,将为林草生态建设、资源保护、产业发展、森林康养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聚焦治理 铁腕治污

  我市精准施策,力补欠账,马莲河、蒲河水质由V类、Ⅳ类提升到Ⅲ类,市区优良天气率由89%提高到95.6%,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天蓝水清地绿的愿景正在变成现实。

  初夏时节,在庆阳市城市海绵运动绿地,人们或在园区闲庭信步,或在水畔观鱼看鸟,居民游园、锻炼,深感惬意悠然。“我家几代人都在西峰生活,见证了西峰这座城越变越美、越来越好,现在我们向省市外的亲友介绍庆阳,都特别自信。”家住西峰城区悦湖公馆小区的刘炎说。刘炎是位地道的“老西峰”,最近几年,全市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吸引候鸟栖息,她散步时用手机拍下数种鸟类,发布在朋友圈里收获了很多点赞。刘炎告诉记者,这些年在外地安家的亲友,从她朋友圈里频频看到碧水青山、白云蓝天、绿树繁花的美景,纷纷心生向往,想回到庆阳游玩。

  市民随手“拍大片”的自信,如今庆阳令人向往的“气质”和一方水土的风韵,都源于我市紧扣生态环境保护,强抓污染防治,铁腕治污,硬核防控,整治出了一片洁净空间。

  近年来,市、县城区新增集中供热能力940蒸吨,扩大集中供热面积626万平方米,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91.67%。实施居民清洁取暖改造12万余户,市区及县城清洁取暖覆盖率达到97.75%。建成优质煤炭集中配送中心8个、配送网点94个,境内成品油均达到国Ⅵ品质,加油站全部完成油气回收治理。推广新能源汽车919辆,淘汰老旧车2.71万辆。整治“散乱污”企业163户,治理工业炉窑企业155户。2021年,市区优良天气数达到340天,优良天气率由2018年的87.9%提高到95.6%,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二,同比改善幅度位列全省第一。

  我市境内马莲河、蒲河、洪河、四郎河、葫芦河等河流穿境而过,河溪纵横,滋润“陇上粮仓”千里沃野,水资源保护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我市持续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8县(区)9座城区污水处理厂全部完成提标改造,5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83个乡镇建成污水处理厂(站)104座,市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7.74%、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9.81%,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建成氧化塘、人工湿地65.24万平方米。自然保护区和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油水井全部完成封堵并恢复生态,78个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整治。2021年,全市23个国省市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1.3%,马莲河水质由2018年V类提升到2021年的Ⅲ类,蒲河水质由Ⅳ类提升到Ⅱ类,水环境质量呈现历史最好水平。

  我市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有效防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坚持分类管控,全面治理,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划分耕地面积1041.85万亩,优先保护类耕地占比100%。18家单位纳入市级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4个重点土壤修复治理项目3个基本完成。为规范执行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全市建成投运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城乡生活垃圾实现分类减量化处置,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2.9%。

  守牢底线 协同发展

  2021年,全市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3.4%,占比提升12.8%,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为390.08万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强度下降3.2%。我市立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扛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政治责任。努力争取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等项目,开发森林碳汇,参与碳排放市场交易。加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引领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紧盯能耗“双控”指标,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培育壮大十大生态产业,重点发展清洁能源、数据信息、先进制造、循环农业、文化旅游、森林碳汇等6大绿色产业,力求实现调结构、促转型。

  目前,我市清洁能源产业培育建设渐入佳境,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纳入国家“十四五”电力规划,华能风光火储一体化电源项目开工建设,风能、光伏、生物质发电量累计达64亿千瓦时。加快推动油煤气资源规模化、绿色化、智能化开发,积极建设陇电入鲁线路及配套电源工程,打造千万吨级石油生产、亿吨级绿色煤炭生产、千万千瓦级清洁电力外送、百亿立方米级天然气生产、千万立方米级氦气生产“五大基地”,氢储能产业实现突破,氢能利用方案和储能规划正在加快编制。全市现有森林面积990.72万亩,经估算,森林植被总碳储量2944.42万吨。《庆阳市林业碳汇开发实施方案》编制完成后,我市将计划按照“两模式三时段”对全市林业碳汇进行开发,促使林草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多元叠加、有机融合,起到绿色与产业共赢,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得的作用。

  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相结合原则,严守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底线,全市生态环境和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坚持用最严执法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用最严监管促进环保责任落实,守牢生态安全底线。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实施行政处罚850起,罚款5127.2万元,限产停产9起、查封扣押13起、移送行政拘留13起、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19起。中央第一轮、第二轮环保督察反馈的40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

  我市将时刻以筑牢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使命,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国之大者”,坚决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治责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下大力气推进深层次保护、根治深层次问题,全力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努力筑牢陇东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努力实现庆阳老区万象俱兴的绿色梦想。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