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庆阳  >  华池县

华池:党建引领壮大主导产业——乡村振兴陇东行系列报道之三

 2021/10/19/ 15:38 来源:新甘肃 记者 伏润之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伏润之

  王生宽是华池县城壕镇定汉村村民,他养了10年牛,去年依托城壕镇仁升千头肉牛养殖场改良品种后,收入翻了一番,“新品种的牛犊1头6000多元,比过去的黄牛价格高出几倍。”

  养殖场由定汉村党支部书记张志钰领办,初步形成“村社合一”的产业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定汉、张川、庙湾等6村各注入产业发展基金70万元,再整合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定点帮扶、天津市北辰区对口帮扶、县级专项扶贫等资金1336.1万元,建成了千头肉牛育肥场,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党支部负责作决策、建基地,合作社负责抓运营、搞销售,群众齐入社、创收入,形成了三方利益共同体。

  张志钰介绍,城壕镇仁升千头肉牛养殖场位于城壕镇张川村,占地55亩,总投资2756.1万元,养殖规模可达1200头,先后引进海福特基础母牛576头、安格斯基础母牛24头,销售海福特基础母牛230头,现存栏413头。

城壕镇仁升千头肉牛养殖场视频监控室。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伏润之 摄

  记者注意到,这个养殖场注重两个发展。其一,党员助推产业发展。注重把党员作用发挥在产业链上,鼓励党员致富带头人先行入社,选树党员带富示范户10户。由致富能力强、有一定管理经验和养殖技术的32户党员养殖户与64户群众结成产业帮扶对子,及时宣传养殖政策、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实时共享市场信息。党员领着干、群众跟着养,带动建设标准化示范户64户,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其二,村户受益产业发展。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增加村集体和群众收入。一是折股保底拿“分红”,将帮扶资金、基础设施投资折股兜底分红,每年6村集体分红共101.25万元。二是企担户养挣“现金”,由甘肃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担保,银行向农户发放肉牛养殖贷款,农户实行菜单式认购,在繁育基地挑选怀孕母牛,饲喂期满后由公司统一回购,带动96户农户,每户养牛3头以上,实现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三是“带草入社”给补助,带动群众种植饲草,全部按保底价收购,每吨草补贴30元,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形成了党建促产业、产业带民富的良好局面。

  定汉村村民李淑琴在养殖场带动下,去年开始养牛,目前出售两头成年肉牛,收益2万多元,今年母牛还将产下3头牛犊,收入稳步增加。

  李淑琴家发展的变化并非个例,沿着城壕川两侧,一座座牛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王生宽告诉记者,修建牛棚政府每平方米补贴100元钱,自己家的旧棚换新棚还享受了5万元的奖补。

  位于甘肃最东部的华池县脱贫攻坚已经完成,但基础相对薄弱。“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打造一批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一批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组织保障。今年以来,华池县围绕支部引领产业、党员助推发展这一核心,采取“党建+、支部+、党员+”发展模式,坚持把党建挺在产业发展上、把支部建在产业链条上、把党员放在产业节点上,明确党员带头人“联络员、宣传员、监督员、指导员、推广员”五大员职责,为乡村振兴和治理注入“源头活水”。

  针对人才总量小、引进难的实际,华池县还探索建立“人才编制池”,引进急需紧缺人才9名,招录项目生120名。利用东西部协作和产业聚智,柔性引进各类专业人才71名,聘请草畜、中药材、食用菌专家团队3个。县财政今年列支教育培训经费300万元,培训三个层次的农村实用人才1950人次。选派科技特派员111名到村服务,每人每年落实3600元专项补贴,对乡村专业技术人才评聘不受岗位限制,鼓励引导各方面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流动。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