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庆阳  >  环县

一对红箱子 一代革命情

 2021/06/22/ 09:39 来源:陇东报 见习记者 唐晓庆

一对红箱子 一代革命情

李志玉讲述一对红箱子的故事。 实习生 王华 摄

  见习记者 唐晓庆

  在环县八珠革命纪念馆里,陈列着一对长方形的老式红色箱子,箱身斑驳,箱子配有一个密码锁,密码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四句诗对上了,箱子才可以打开。这是1936年习仲勋调往关中任职时,留给当地群众李凤存的珍贵礼物。

  “我爷爷在世时就经常摸着这对箱子,给我们讲当时的革命故事,他一边讲,我一边用本子记,我们全家一直把这对箱子当做‘传家宝’,无论再穷再苦,也要将它保护好,传承下去。”李凤存的孙子李志玉一边摸着陈列着红色箱子的玻璃展柜,一边动情地讲起了当年的故事。

  1931年11月,陕甘红军在刘志丹、谢子长、阎红彦的带领下,进入八珠塬一带开展农民武装斗争,在八珠塬和樊家川进行了多次剿匪战斗。在此期间,当地进步农民李凤存有幸结识了这支革命队伍,李凤存和他的两个儿子积极投身革命,多次邀请红军到自家吃住。1934年冬,李凤存认识了时任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的习仲勋,习仲勋把他家作为秘密联络点,多次来到这里开展革命活动。在艰苦的革命岁月里,李凤存及其家人为革命队伍提供军鞋、粮食,为党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1931年至1936年,先后有刘志丹、彭德怀、聂荣臻、邓小平、李富春、习仲勋等40多位领导人在李凤存家生活过,与李凤存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承载着这段革命情谊的,除了这对红色箱子,还有1936年6月下旬,彭德怀赠送给李凤存的一副铁马镫,习仲勋赠送给李凤存的一个皮包和一只茶壶;1943年11月,李凤存出席“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表彰大会”时,彭德怀赠送给李凤存的一个铜脸盆和一个铜马勺,毛泽东奖给李凤存的一件皮袄、一把镢头和一个铜墨盒;1950年10月,李凤存被评为“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时,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合影等。

  1988年10月24日,曾因中弹在李凤存家中养伤3个多月,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马兆祥给八珠乡党委、乡政府写了一封信,回忆了他在八珠的革命岁月,深情地问候了同他一起生活、战斗过的李凤存及其子李万才等人。

  2006年,马兆祥又给环县委写信:“当时白鹤桐和我介绍李凤存为中共党员,还有其儿子李万才、李万义,也入党当了干部。他们认真拥护共产党和红军,做了许多有益于革命的事,得到群众的拥护,威望很高。当时,我们机关住在他家的几孔窑洞里,还有他老伴和两个儿媳给我们做饭,照顾我们特好,很有功劳,许多重要会议也在他家开的。我们中央许多老领导彭德怀、肖劲光、李富春、蔡畅在八珠塬,也得到吃住和照顾,我们永远忘不了。”

  1998年4月,环县委原书记周天佑、环县原副县长王禄等前往深圳看望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习仲勋。习仲勋见到他们时,第一句话就问“李凤存同志还在不在”,得知李凤存已经去世时,他深情地说:“你们回去代我问候一下李凤存的后代。在战争年代,我和许多同志经常吃住在他家里,他们全家对我非常好,我很感谢他们。请你们回去代我向他们全家问好!八珠塬的事,我至今记忆犹新。”临别时,习仲勋依依不舍地说:“我对环县人民是有深厚感情的,如果身体允许的话,我一定回去看望他们。”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这些见证过那段战火连天革命岁月的老物件都已破旧斑驳,但其承载的革命情谊亘古不变。2009年以来,曾经在这里生活、战斗过的革命亲属后代彭钢、李特特、左太北、马小枚等,先后来到李凤存的家中,瞻仰革命前辈生活、战斗过的旧居,并题词、留影纪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