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庆阳  >  西峰区

庆阳市西峰区精准发力攻克最后贫困堡垒

 2020/12/21/ 09:34 来源:陇东报 记者盘小美 通讯员赵方瑜

西峰 精准发力攻克最后贫困堡垒

  陇东报记者 盘小美 通讯员 赵方瑜

  每日甘肃网12月21日讯 据陇东报报道  帮扶干部、驻村干部和镇村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六查三讲一巩固”行动,查缺补漏,提高脱贫质量成色;后官寨、彭原等乡镇相继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农民实用技术等培训,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什社乡新兴、显胜乡蒲河等村的瓜农忙着搭建大棚,为明年的春种做好准备……时值冬日,天寒地冻,但西峰乡村却处处呈现出一派干事创业的火热场景,这是西峰干群凝心聚力决战贫困的缩影。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西峰区围绕区委“三抓一进”和“两兴两治”总体要求,努力克服疫情灾情影响,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着力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动态落实“一户一策”,推进各类问题整改,以决战决胜状态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确保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西峰区加强组织领导,实施三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与12名县级干部、9个乡镇街道、17个行业部门签订脱贫攻坚目标管理责任书。实施挂牌作战,由25名县级干部带领7个作战小组深入乡镇、村组一线进行作战,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并抽调50名干部组成7个核查组,抽取18359户农户逐村逐户进行核查。对3户未脱贫户、58户边缘户和53户监测户,“一对一”靠实帮扶责任,依据户情制定帮扶措施。对全区15个贫困村及有贫困人口的79个非贫困村全面开展普查检视,摸清底子短板,精准施策靶向治疗,全面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在脱贫工作中,西峰区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扎实开展“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5+1”专项提升行动,聚焦短板落实项目资金,积极争取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就业扶贫、固强补弱等项目37个,对贫困群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反复“过筛子”“回头看”,因村因户施策,全力补齐各类短板弱项,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了解,西峰区今年共实施安全住房巩固提升1248户,新建维修村级标准化卫生室23处,对43处水源工程提质改造,维修机井水塔55处,改造供水管网99公里。

  近日,庆阳新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对帅堡、路堡等5个行政村的137名入股村民进行现场分红,当天共分红12.8万元。

  据了解,该合作社依托正大集团种猪育肥场产业化项目,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思路,吸纳267户贫困户入股,分期建成2个1100头“331+”生猪育肥场。目前合作社已累计出栏生猪3200头,总收入1344万元,纯利润达到236万元,共为群众带来分红收入23.8万元。

  庆阳新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抱团发展生猪产业,实现稳定增收,是西峰区推行“331+”产业扶贫模式的实践成果。

  西峰区把产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按照“果畜兴农”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生猪、苹果两大主导产业,制定出台果品、生猪产业集群五年发展规划,推进“331+”产业扶贫模式,依托正大集团,采取“能人领建、正大代建、公司帮建”三种模式,吸纳全区产业配股资金和村集体发展资金9000万元,建成550头标准化“331+”养殖单元100个;坚持苹果为主、多果并举的发展思路,以居立果业为龙头,以海升模式为标准,成立苹果产业发展联合体,打造苹果产业集群。

  今年用于生猪产业的配股分红金额达到720多万元。目前15个贫困村和85个非贫困村村集体、5230户贫困户分红实现全覆盖,年均分别收入1.2万元和1200元以上。全区挂果园累计达到14.86万亩,樱桃栽植面积达到5200亩,建成什社、温泉、董志等果品专业化乡镇3个,周寨、寺里田、刘店、庆丰等苹果重点村30个,农民人均果品产业纯收入达到1880元。

  西峰区还积极落实就业稳岗政策,先后组织输出贫困劳动力9082人,重点围绕种植养殖技术、烹饪、电焊、挖掘机等实用技术,完成“雨露计划”培训340人,就业技能培训668人,新增设乡村公益性岗位567个。借助电子商务推进消费扶贫,通过直播带货、线上交易,累计销售苹果、小米、西甜瓜等特色农产品21万单,实现销售收入445万元,组织倡导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优先购买扶贫产品59.05万元。申报认定19户企业69个扶贫产品,销售总额达到3.97亿元。设立消费扶贫专区3个,扶贫产品销售额10.61万元,通过多种形式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增强脱贫底气。

  截至9月底,全区5230户2102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7.14%下降到0。15个贫困村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2020年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11900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