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庆阳  >  庆阳市

种养结合 高效循环 优质安全 庆阳市全力打造现代草产业集群

 2020/12/17/ 10:41 来源:陇东报

种养结合 高效循环 优质安全

我市全力打造现代草产业集群

  我市人工种草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引入苜蓿饲养军马,并经过长期的自然选育形成了优良的地方品种——陇东紫花苜蓿。作为甘肃省饲草种植的传统和优势区域,我市人工饲草种植面积位于全省前列,其中紫花苜蓿留存面积495万亩。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草畜产业已成为我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助推扶贫攻坚和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的优势产业,发展势头一路向好,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机制持续完善,链条逐步健全,现代饲草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

  挖掘资源 协同发展草畜产业

  我市位于关中平原农田和鄂尔多斯草原的过渡区,具有耕地与草地交错分布、联结农区与牧区的区位优势,是农业农村部规划的北方农牧交错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湿润半湿润气候,具有日照充足、气温适中、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

  全市总耕地面积1040万亩,拥有天然草地1920.04万亩,天然草原资源丰富,2019年天然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到76.65%。土壤类型以黑垆土、黄绵土、新积土和灰褐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力中上,保水保肥和透气性适中,大部分土壤富含钾元素。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市就组织开展了大面积的人工种草工作,2000年以来,更是加速发展人工草地,坚持每年计划种植紫花苜蓿100万亩。

  我市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常年保持在600万亩以上,每年作物秸秆理论产量约为480多万吨(干重),2019年全市秸秆饲料化利用166万吨,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35%。全市现有饲草收获加工机械2.5万台(套),培育形成甘肃荟荣、甘肃民吉等饲草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149家,加上养殖场(户)窖池青贮,全市饲草加工能力可达300万吨,可解决当前全市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的饲草需求。

  随着精准扶贫的稳步推进,我市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引黄入环”工程延伸到庆城,使北部干旱地区水源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农村电网的升级改造,使全市所有村社全部通电,草产品加工用电难问题得到解决。全市境内已建成两条高速公路,甜永高速、银西铁路即将建成……加上大西安都市圈的带动,我市已成为北部畜产品对接长江经济带、饲草料辐射陕甘宁川畜牧养殖区的重要节点城市。

  独特的气候、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为饲草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使得庆阳孕育出了早胜牛、环县滩羊、陇东黑山羊、陇东紫花苜蓿等优良草畜种质资源。

  三方联动 创新产业发展机制

  近年来,我市创新产业发展机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三方联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推动”,品牌带动、党建促动的“331+”产业发展模式,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我市坚持“以草定畜、以畜促草、草畜互动、共同发展”的草畜一体化发展思路,实施“稳粮扩草、藏粮于草”战略,羊养到哪里,草就种到哪里,推动种植业从“以粮为主”向“粮草兼顾”快速转型。

  坚持培训全覆盖、种收全机械、秸秆全利用的“三全措施”,多维驱动增加效益,并按照“生态优先、种养交叉、物质循环、产业融合、产品安全”的思路,探索小农户封闭循环和大区域互动循环两种模式,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

  此外,我市还创新了联农带农机制。建立“配股分红机制”,将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配给草业公司,每年按照配股资金额度的一定比例实行保底分红;建立“订单种植机制”,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种植、合同收购”模式,与乡镇饲草合作社签订全株青贮玉米订单种植;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流转土地自种与入社农户建立的利益联结机制订单种植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种植,由合作社统一供应种子,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贮,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种植及收贮合同,约定种植品种、种植面积、收贮价格、收贮费用、资金结算。

  全市培育形成甘肃荟荣草业、甘肃民吉等草产业龙头企业29家,建成裹包青贮生产线11条,培育草产业合作社120多家,培育种草大户4000多户。其中,荟荣草业公司探索形成“订单种、全程管、保价收、定向供”的生产经营模式,先后与“中盛集团”“伟赫乳业”“德华生物”等多家养殖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通过突出龙头企业核心地位,制定出台“两订三包一补”的扶持政策,进一步聚合优化政策资源,形成了“龙头企业搞加工闯市场、合作社抓生产建基地、农户广参与共盈利”的发展格局。

  搭建平台 培养全产业链人才

  我市通过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科技推广应用、加强全产业链人才培养等方式,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为草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加快推进草品种区域试验站建设,在北部四县建设3000亩以上牧草良种繁育基地4个;引进推广紫花苜蓿、饲用玉米、甜高粱等主推品种11个;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加工技术和牧草打捆、制块、制粒技术,普及玉米全株青贮、裹包青贮、微生物调控青贮等先进实用技术,实施饲草商品化开发。

  我市还推行社会化服务,建立现代饲草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库,通过专家坐诊、巡回服务等方式,为饲草产业各类经营主体提供技术咨询和现场指导,并充分利用庆阳华为云数据中心等大数据平台建立饲草产业技术信息化推广平台,加强技术推广应用。

  实施精准培训,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兼顾长期稳定在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牧场从事劳动作业的饲草产业劳动力和长期从事饲草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技术员,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开展多渠道、多途径、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

  大型机械由龙头企业采购,以租赁形式交由乡镇管理,由乡镇与龙头企业签订租赁合同,成立收割服务队或农机合作社,收割集中连片地块商品草。小型机械由企业、乡镇合作社或个人自行购置,解决小地块牧草收割问题。所有机械政府都给予定额补贴,按照农机补贴要求验收后,农机补贴、财政二次补贴共补贴70%,企业、合作社或个人承担30%。通过农机社会化服务,全市饲草生产形成了种植、收割、翻晒、打捆、运输一条龙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

  提质增效 实现生态循环发展

  我市草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今后,我市将进一步开阔视野,调优思路,着眼“六化增效”提升方向,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坚持以饲草全产业链、价值链建设和绿色发展为主要方向,以补强饲草种植、加工、销售环节为重点,着力打造上下游产业链完整畅通、生产与服务体系有机衔接的饲草产业集群。

  根据全市不同区域实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重点建设“紫花苜蓿商品草、燕麦草、青贮玉米”三大草产业基地,在做大基地上实现新突破;制订庆阳饲草种子质量标准和草产品等级标准、企业生产标准等行业生产标准规范,从产地、品种、生产加工、运输、贮存等全产业链实行标准化生产,在加工利用上实现新突破。

  大力推广“331+”产业扶贫模式,通过“外引内培、择优扶强”等方式,培育壮大一批草产品龙头企业,引导、扶持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现代草产业“订单种植、合同收购”模式,构建草产业各环节之间环环相扣、利益联结更加紧密的新机制,在机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

  全面推行草畜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率先走出“种养结合、高效循环、优质安全”的生态循环发展新路子,建设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草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循环利用上实现新突破。积极实施“品牌创建”行动,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草产品地理标志和省、市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全力培育“陇草”区域公用品牌,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抢占市场份额,在市场拓展上实现新突破。

  同时加强社会化服务,成立种草收割机械服务队,整合农机具资源,统筹调度安排,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益,减轻劳动强度,提升牧草质量,并建立实训基地,以种草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骨干等为重点对象,开展多渠道、多途径、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为草产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在科技支撑上实现新突破。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