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庆阳  >  庆阳新闻

现代羊业助脱贫 全产业链促振兴——庆阳市羊产业发展综述

 2020/12/03/ 16:20 来源:陇东报 记者高于婷 通讯员安家宁

现代羊业助脱贫 全产业链促振兴

——我市羊产业发展综述

  陇东报记者 高于婷 通讯员 安家宁

  我市养羊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处于全国西北肉羊优势区域和甘肃省陇东肉羊产业带, “陇东黑山羊” “环县羊羔肉”闻名全国,被中国畜牧业协会评为“全国十佳羊肉品牌”。

  羊产业作为我市的主导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基本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路上的“聚宝盆”,为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助力脱贫效益好

  眼下,通过推行“种养循环”的绿色发展模式,我市羊产业已探索形成了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的“三链”格局。饲养量高位稳定增长,年存栏量保持在160万只以上,2019年全市羊饲养量达到了291.18万只,占全省比重8.2%。产业主体稳步壮大,引进建立了中盛农牧、庆环制种等13家重点龙头企业,截至2020年9月,全市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合作社)达到了1063家,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49%。

  产业知名度不断提高,中盛羊肉品牌在2018年第五届牛羊产业大会上获得中国牛羊行业新锐品牌奖,企业成为百胜集团优质羊肉供应商,产品畅销全国、出口迪拜。“环县羊羔肉”和“中盛环有”羊肉荣登全国十佳羊肉品牌榜首,获得全国绿色农业十佳畜牧地标品牌,为第四届中国农业(博鳌)论坛指定产品和上榜品牌。“山童牧歌”系列产品被认证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有机产品,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主销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环县入选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县,吸引全国6省17市(县)前来考察学习养羊经验。

  羊产业的发展效益明显提升,为广大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截至目前,共发展“331+”湖羊养殖合作社686个,累计7万多贫困人口依靠羊产业脱贫,羊产业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路上的“聚宝盆”。

  天时地利底子硬

  近些年,全国羊肉需求量不断增加,脱贫攻坚工作对羊产业的大力促进,加之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为我市羊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

  庆阳山、川、塬兼有,沟壑梁峁纵横,通风条件良好,每一个山峁就是一个肉羊生长的天然隔离区和自然防疫屏障。饲草资源丰富,农民素有种草养畜的传统,发展羊产业基础良好。2019年,全市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留存面积达到594万亩,饲草加工能力达350万吨。

  在脱贫攻坚最吃劲的时候,我市紧紧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出台《庆阳市羊产业精准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详细制定到户扶持政策。镇原县对基础母羊存栏量达到10只及以上的贫困户,每户给予2万元的奖补资金扶持;华池县对按照特定模式购买湖羊进行自繁自养的贫困户,每只奖补700元,为每只羊购买保险28元。近四年,全市共投入各级财政扶贫专项及帮扶资金68亿元,其中60%以上用于产业发展。累计落实产业到户扶持资金24.1亿元,其中11.97亿元用于肉羊产业。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在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带动下,羊肉需求量在近些年呈不断上涨趋势,加之羊肉市场长期存在供需缺口,我市羊产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产业扶贫有经验

  环县山城乡的庆环肉羊制种基地,是全省“独一家”的高科技肉羊制种基地。该基地负责人李国智告诉记者,这里是“三级二元”体系的重要一级。“筛选引进南丘羊、无角陶赛特羊等世界最优良种为父本,以湖羊、环县滩羊为母本,以此‘二元’为基础,利用B超、胚胎移植等技术,有效提升了良种率。在我们背后,还有着强大的国内外专家团队及优秀大学生‘羊倌’的支持,从管理、技术、风险防控各个环节,都采用最严格的标准。”李国智说。

  据介绍,“331+”养殖合作社和商品肉羊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带动养殖专业户开展肉羊二元杂交,提高产肉性能,根据成羊羔羊、孕前孕后不同阶段营养需求,分群精准饲喂,然后按照“分社扩繁、集中育肥,统购统销、联动发展”的模式,进行直线标准化育肥,使养殖周期缩短20天,有力提升了综合效益,有效破解了贫困群众自发养殖的瓶颈。

  “三级二元”的科学标准生产体系,专业的综合保障体系、全面风险防控体系,以及高质量的饲草保障,有力降低生产成本,在“331+”产业扶贫模式的引导下,让更多群众脱离了贫困,实现了增收目标。庆阳已探索出了一条极具本地特色的羊产业发展之路。

  产业振兴正当时

  羊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为我市脱贫摘帽贡献了巨大力量,同时,在精准扶贫各项政策的支持下,羊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发展难点。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各项资源和政策优先向精准扶贫汇聚,羊产业的主要扶持资金来源于中央和省上转移支付、对口帮扶资金等,市级财政占比较小;带贫致富效果还有提升空间,绝大多数非贫困村合作社在服务内容上仅以低层次服务为主,示范带动能力不足;饲草多为自产自用,产业总体发展程度不高;中小型养殖场(户、社)仍占较大比重,易受市场波动影响,而且部分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强,防疫压力也很大。

  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基础在于产业振兴,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在产业扶贫转向产业振兴的重要阶段,我市将继续积极解决扶持资金缺口问题,适当加大市级财政扶持力度,不断激活产业内生动力。重点扶持龙头企业,鼓励羊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与中小养殖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提高产业开发附加值。积极发展草业收贮合作社,扩建饲草机械服务队,大力发展“合同草”“订单草”,确保饲草储备自给自足和商品化生产两条腿迈进;推动实现种植养殖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使农业经济朝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不断迈进。推行第三方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机制,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粪肥还田利用服务,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大型养殖场和集团企业建立车辆清洗消毒中心,推广防疫社会化发展。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