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庆阳  >  庆阳市

在黄土地书写绿色传奇——庆阳市林业草原发展工作综述

 2020/11/30/ 16:34 来源:陇东报 记者何海峰 陈飞

在黄土地书写绿色传奇

——全市林业草原发展工作综述

  陇东报记者 何海峰

山清水秀的宁县桂花塬林场岳木川管护区。陇东报记者 陈飞 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党的十八、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要内容,提出了绿色发展新理念,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总要求,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美丽中国”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的新目标。

  庆阳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是典型的资源开发型地区,生态建设尤为重要。“十三五”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甘肃省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的战略部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再造一个子午岭”为抓手,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造林、退牧还草等工程,一幅天蓝、地绿、水秀的绿色画卷在黄土大塬上徐徐展开。

  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

  2013年,我市启动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规划每年利用宜林荒山造林100万亩,到2020年累计造林700万亩,相当于涵养水源的“天然宝库”子午岭在庆阳境内的面积。

  “十三五”以来,借助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我市深化提升“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在总体规划上,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统筹推进荒山、通道、城镇、乡村、河岸等绿化工作。在区域布局上,北部丘陵沟壑区以营造生态防护林为主,中部及西南部残塬沟壑区以营造生态经济兼用林为主,东部子午岭林缘区以培育林木种苗为主。在工作推进上,优先考虑生态脆弱、贫困程度深的区域,整山系整流域一次性规划,分年度实施,整流域推进。

  截至2019年底,我市累计完成该项工程造林621.5万亩,绿化万亩以上流域105处135万亩,千亩以上流域741处240万亩,骨干沟系531条、沙化土地169万亩,全部成林后全市森林覆盖率预计可提高7.62个百分点以上。

  提升绿色发展新水平

  “我一点都没有想到,这几年我们村的变化这么大,山绿了,游客也多了。”近日,西峰区显胜乡蒲河村村民刘书文对记者说。

  华池县新庄台苗圃基地现培育26个树种,年出苗量200多万株。陇东报记者 陈飞 摄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十三五”以来,在荒山绿化上,我市坚持以水定林、量水而行原则,乔灌草结合、封飞造并举,实行工程招标制和质量追究制,推行专业队承包造林,落实包面积、包成活、包管护和定任务、定时间、定质量、定效益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在通道绿化上,坚持“宽林带、大通道、多树种”和“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标准,构建独具特色的绿色长廊。全市国省道、县乡道绿化率分别达到95%、85%以上。

  城市绿化方面,我市以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为目标,造林与造景相结合,提升城市绿化品位。

  全市建成区绿化率达到28.4%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2平方米。乡村绿化方面,扎实开展美丽宜居乡村示范创建活动,乔、灌、草合理配置,县城、乡镇面山绿化24.34万亩,河流沿岸造林绿化49.82万亩,建成绿化达标乡镇40个、绿化达标村200个。义务植树方面,鼓励单位、团体、个人通过捐资捐苗、认建认养等方式参与,全民义务植树2851.63万株、基地111.84万亩。

  树立绿色发展新导向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坚持系统思维、协同推进。

  “十三五”以来,我市健全林业草原工作推进机制,以三北、天保、退耕还林、造林补助等重点工程为依托,实行整流域推进、规模化治理,完成造林绿化189万亩。整合林草、农业农村、水保等部门项目资金,突出发展经济林果、营造水土保持林、生态修复治理等重点。坚持财政资金撬动,市、县(区)财政列支5.64亿元专项资金扶持国土绿化行动,完成造林绿化188万亩。

  同时,积极调动社会资本和各方力量,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国土绿化行动,创新利益联结和收益分配机制,保障经营主体收益,引进造林绿化企业76家,培育大户159户,成立合作社134个,完成造林绿化130多万亩。明晰林地林木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全市27.3万农户完成造林51万亩。

  培育绿色富民新产业

  栽下一片绿,带富一方人。

  “十三五”以来,按照省市脱贫攻坚总体要求,我市及时调整林业扶贫工作思路和部署,制定印发了《庆阳市脱贫攻坚林业扶贫实施方案》,落实“生态护林员、退耕还林、林果产业、生态效益补偿、帮扶力量精准到户,林业项目资金精准倾斜”的扶贫措施。2017年以来,全市564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退耕还林补助资金3314.09万元;天保工程涉及贫困户3.5万户,补偿资金1208万元;公益林涉及贫困户3.1万户,补偿资金1181万元。生态护林员项目资金年规模达到4768万元。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改革任务完成后,我市紧紧围绕“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目标,及时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休闲旅游和林产品采集加工为主的林下经济。全市栽植经济林93.54万亩,完成经济林提质增效44.96万亩,经济林育苗3.63万亩。建立林果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及示范园9.51万亩,建设良种基地11处3.6万亩,采种基地1.18万亩,每年可提供各类林木种子约6.5万公斤、苗木11.4亿株。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260家,家庭林场87家,发放林权抵押贷款5.12亿元,林权流转102.75万亩,2019年全市林下经济总产值已达到6.16亿元。

  注入绿色保护新活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5年底,我市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完成并通过国家验收后,全市47个国有林场全部列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总经营面积761.69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8.7%。

  “十三五”以来,国有林场立足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强力推进规模造林和苗木培育,目前已发展苗木培育面积2.57万亩,育苗面积较改革前增加1.01万亩。建成危改工程3301套,公共租赁住房1266套,完成森林资源管护站项目建设55个,森林防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11个,维修改造林区道路350公里,实施安全饮水工程38处,林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为1009名职工补缴社会保险金9703.85万元。核销生态工程债务863.59万元,偿还基础设施债务3018.76万元。国有林场明确了公益属性,理顺了管理体制,完善了投入机制,为子午岭林区保护和国有林场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