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庆阳  >  华池县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温暖的回响·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荔园堡村:产业有了 农家乐了

 2020/07/15/ 10:10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兰天 李静
郭翠玲.JPG

郭翠玲正在淘洗蔬菜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兰天 李静

  6月12日午后,刚刚送走一拨客人的郭翠玲夫妇来不及休息,又投入到新一波的忙碌中,打扫庭院、准备食材。连日来,随着天气不断转热,华池县南梁镇荔园堡村村民郭翠玲夫妇的农家乐也迎来了今年以来的人流高峰,每天都能接到电话或者微信订单,从2015年至今,虽然每天都重复着繁杂琐碎的工作,但郭翠玲夫妻俩仍然乐此不疲。

  “以前我在家种地、养羊,丈夫外出打零工,辛苦一年却没有多少收入。自从开办了农家乐,农村妇女变身老板娘,虽然辛苦,但是收入确实好了太多。”郭翠玲说。

如今的荔园堡村,小小农家乐已成为村民致富的大产业

郭翠玲家的“红色庄园”农家乐

  时间回溯到2015年5月,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倡导下,依托南梁景区建设,华池县组织郭翠玲等人先后赴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地考察学习农家乐建办,考察归来后,郭翠玲夫妇利用家里的几孔窑洞开起了荔园堡村第一家农家乐——“红色庄园”,开业第一年就收入10万元。为了帮助农户们办好农家乐,当地政府还免费为他们提供了桌椅、餐具等用品,免费修建了停车场。

  “当初镇上建议开办农家乐,我们对餐饮行业不熟悉,心里总怕赔钱。后来,县上统一组织大家去外地学习后,我和丈夫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办起了农家乐。”郭翠玲告诉记者,“当时也没想着能有多大成绩,没想到咱这农家乐越办越好,现在全家人都离不开这份产业了。”如今,荔园堡村的农家乐产业发展蒸蒸日上,每年的接待旺季在4月至10月,人多时每户每天的游客接待量大多三四桌,平均每户年收入都在6万至10万元。

微信图片_20200714200206.jpg

一排排整齐的“小二楼”已变成荔园堡村标志性建筑 陇东报记者俄少飞摄

  在荔园堡村,像郭翠玲一样赶上红色旅游这趟“致富快车”的人不胜枚举,55岁的荔园堡村委会副主任高双生就是其中的一个。从紧紧巴巴过日子到端着茶缸盼未来,高双生觉得生活就应该像现在这样。

  “以前我们这儿没啥产业,打工非得去外地,要是靠种地卖粮食,遇到年头不好的,说不上还要亏钱,但是看看现在,咱们整个村子、镇上的环境,大城市的人来了都说羡慕我们。”高双生颇为感慨地告诉记者,以前他们一家人都挤在4个破旧的窑洞里,家里没有什么其他收入,就是靠着种地和偶尔在附近务工的微薄收入才能养活一大家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南梁红色大景区开发提上了日程,高双生用家里的旧窑洞置换了南梁街道上下两层的小洋房,2015年“琴雅居”招待所正式开门营业了,总共7个房间,接待来南梁旅游的游客们,“一年的收入有4万多元,顶得上原来收入的几倍多,重点是再也不用为了打工东奔西跑,住在街道上,干什么都方便,每天守着自己的小产业,嘿!不敢想象,我也过上了这么美的日子。”说起现在,高双生眉头舒展,满脸笑意。

  据了解,2015年以来,依托南梁红色小镇建设,荔园堡村建成16家特色农家乐、48家特色餐馆、11家旅店。有1500多人直接从事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制作和销售。由政府主导,先后开发非物质文化类、农副产品类、工艺品类等红色旅游产品5大类23个小项896种。2017年,全年游客接待量达到1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9亿元。2018年底红色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收入比重占到景区内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