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庆阳  >  镇原县

镇原县郭原乡毛庄村的“幸福密码”

 2020/07/06/ 15:56 来源:陇东报 记者 李博芬 见习记者 雷云龙

毛庄村的“幸福密码”

毛庄村村民在辣椒地锄草 见习记者 雷云龙 摄

  陇东报记者 李博芬 见习记者 雷云龙

  6月的黄土高原,干燥闷热,但丝毫不影响贾核喂牛的热情,他抱来一大捆饲草,忙着投喂现存栏的4头肉牛。牛棚前,一块明光锃亮的牌子上写着“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援建”的字样。

  贾核是镇原县郭原乡毛庄村人。毛庄村山川塬兼有,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农田、水利、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是全县的深度贫困村之一。曾是泥瓦工的贾核万万没想到,有一天他会当起“牛倌”,发展养牛业。

  “以前我们种些玉米、小麦维持生计,日子十分艰难。”贾核说,不少像他一样的村民,选择外出务工另寻出路。

  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得益于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毛庄村的困境出现转机。修建通村通组道路、实施危房改造、压埋自来水管道……基础设施的改善,让毛庄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的视野也开阔起来。

  2016年以来,毛庄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与毛庄村结成了帮扶对子,协调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援助资金600万元,助力毛庄村全力发展特色产业。

  为了引导全村群众发展养殖产业,毛庄村在全面落实“五小”产业奖补政策的同时,还利用帮扶单位的产业扶持资金,按照每头牛1000元标准对养殖户进行奖补;家中现有旧牛棚改造的,按照每座1000元奖补,新建标准化牛棚的,按每座5000元奖补。

  “带动贫困村民脱贫致富,产业是关键。有了产业奖补,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村党支部书记贾璧说,毛庄村的地理条件,发展肉牛养殖有广阔的前景。

  在贫困户张进明的家里,记者看到,新建的牛棚干净整洁,金黄的玉米摞成了小山。张进明身患疾病,平时吃药看病的钱全靠养牛的收入解决。“看病花了20万,以前年收入只有2万元左右,现在年收入增加了不少,家里的负担也没那么重了。”张进明说。

  这几年,毛庄村利用扶持资金,流转土地上千亩,建起了“村社合一”的合作社,发展起了中药材、花椒、辣椒等种植产业。红红火火的产业发展,不仅吸引本村群众纷纷加入,还吸引邻村群众前来务工。

  今年53岁的西杨村村民时巧云告诉记者,因为她的孙子在毛庄小学上学,在照顾孙子上学之余,她就来毛庄村打工。“去年没费多大工夫就挣了4000多元,买零食、衣服的钱绰绰有余,像我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毛庄村真的变了!五保户贾步根的体会更深。

  75岁的贾步根和妻子老无所托,村上利用帮扶资金为他们盖了新房子,从山里的窑洞搬了出来,还引来了自来水,老人的生活有了切实保障。

  “吃的有国家管,住的有村上管,虽说我们老无所依,但是我们一样有幸福好生活。亲爹亲娘,都没有党的政策好!”这是贾步根发自内心的真情。

  据统计,从2014年到2019年,毛庄村累计脱贫288户1218人,贫困发生率从57.68%下降至1.05%,实现了整村脱贫。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