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庆阳  >  西峰区

找准富路子 干出精气神——庆阳市西峰区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2020/05/13/ 11:03 来源:陇东报 通讯员 刘新艳 马志尧

找准富路子 干出精气神

——西峰区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陇东报通讯员 刘新艳 马志尧

  初夏时节,西峰处处生机勃发,在蔬菜基地里,各类蔬菜枝繁叶茂、长势喜人;在生猪育肥场里,猪仔们憨态可掬、悠然撒欢;在合作社里,樱桃红满枝头,芍药花迎风摇曳……

  西峰区始终把培育致富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立足“果菜畜游”四大产业布局,坚持一村一品整体推进与产业到户相结合,依托当地资源优势谋出路,趟出了一条群众持续增收的产业致富之路。

  瞄准主产业 拓宽增收路

  近日,走进肖金镇老山村“331+”生猪育肥基地项目建设现场,只见各类机械正在有序地进行作业,工人们在各个单元格内忙碌着。

  据肖金镇副镇长景峰介绍,该育肥基地共建设5栋30个单元,养殖规模1.65万头。项目启动实施以来,一期已建成两栋育肥场,二期正在进行后期扫尾工程。该项目建成后,不仅能给贫困户分红,还能带动周边的农民就近就业,同时,经过发酵处理的粪便,还能当农家肥使用,可谓一举多得。

  兴一方产业,方能富一方百姓。西峰区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作为贫困群众增收的主渠道,按照“龙头带动、规模经营、连片开发”的思路,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布局,抓点示范、整体推动,打造品牌、壮大优势,不断提升农业产业质量。

  今年,西峰区在苹果产业上积极推进“海升”模式,全面推广“居立”样板新栽矮化密植苹果1.2万亩、改造老果园2万亩。在瓜菜产业上,突出绿色生产、订单种植、反季节供给,大力发展设施蔬菜、露地菜和高原夏菜,带动种植各类瓜菜6.5万亩。

  在草畜产业上,继续推广正大“三定”模式,加快推进66个在建和18个新建“331+”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启动青贮饲料厂建设项目,种植饲料玉米5万亩、中药材1万亩。在旅游产业上,大力支持后官寨万寿菊、肖金桃隐庄园等田园综合体发展壮大,持续扩大“农业+旅游”“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效应。

  做强合作社 鼓起钱袋子

  雨后初晴,在彭原镇义门村树硕中药材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里,一片片、一簇簇芍药花灿烂夺目、令人沉醉。

  “到秋季,合作社的60亩白芍就进入收获期,预计亩产量在两吨左右,按照市场行情,收入能达到50万元到80万元。”合作社理事长白汝宝说。

  2016年以来,白汝宝先后在义门村流转土地100多亩,种植油用牡丹、白芍、黄芪等中药材。去年,13亩黄芪喜获丰收,总产值达到了5万多元。

  看着白汝宝靠种药材,钱袋子越来越鼓,附近村民都来讨教“致富良方”。芦子渠村村民李海霞,多年来一直在家侍弄庄稼,日子过得紧巴。听闻中药材能发家致富,可就是没门路。她找到镇政府打问,得知白汝宝种植技术过硬,遂上门请教。今年,在白汝宝的指导下,李海霞在玉米地里套种了5亩柴胡。

  不仅仅芦子渠村、五郎铺村、周寨村村民要加入种药行列,还有庆城县、合水县、宁县的村民或电话咨询,或亲自观摩,讨教种植技术。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西峰区按照“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农户参与”的模式,大力实施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工程,积极引导合作社专业化、多元化发展,带领农民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技术,走“一社带多户、带周边村”的产业发展路子,切实增强合作社带富能力,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现在,背靠合作社“大树”发家致富已成为西峰群众的共识。目前,全区共有1315个合作社,15个贫困村的合作社规范化率达到80%以上,各级示范社累计达到了123个。

  念好“科技经” 推开致富门

  5月初,微风不燥,阳光正好。走进位于西峰区什社乡岘川组的庆阳老石桥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甜瓜基地里,只见绿油油的瓜蔓生机勃勃,一个个甜瓜在其中探头探脑,散发着阵阵清香。

  “这是我们从山东引进的新品种博洋9号,预计6月1日左右就能上市,每棚预计收入1万多元。”该合作社理事长豆传程说,今年,合作社共种了40个大棚,早熟品种的甜瓜已经上市销售,博洋9号、博洋61号、天山雪域等晚熟新品种,因品质好,也不愁销路。

  岘川组水源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种植甜瓜。时下,老石桥合作社的早熟西甜瓜已上市销售半月有余,巧打时间差,卖出了好价钱,这正是得益于合作社注重“科技种田”,采用“大棚拱中棚,中棚拱小棚”的三膜覆盖工艺和吊蔓技术。

  产业富民,科技先行。西峰区不断创新科技推广模式,技术人员和“土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解决品种安排、技术服务、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难题,引导农民闯市场、打品牌;以“三品一标”为抓手,巧做“生态”文章,通过订单生产、电商销售、农超对接等,抢占反季节瓜菜市场,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

  与此同时,大力培养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开展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让贫困群众真正掌握发展产业的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如今,“董志塬”牌无公害蔬菜、什社小米、“子午岭”白瓜子、“武家川”甜瓜等多个商标品牌的有机农产品远销各大中城市,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