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冲锋号 迈上小康路
——宁县开展脱贫攻坚大决战工作纪实
陇东报记者 李建强
果花飘香,田间道路水渠纵横;白墙灰瓦,安置房屋蝶变一新;忙碌作业,产业基地干劲十足……时下,步入宁县乡村,一幅幅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致富画面生动有力。
2013年,扶贫伊始,宁县还有2.83万户11.21万人处在贫困线以下,贫困发生率高达22.13%。近年来,经过宁县县委、县政府的强有力决策部署,再加上全县56万干部群众的团结协作,2019年底,宁县已累计减贫2.92万户11.48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9%,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963.5元增加到2019年的8629元,增幅339.5%。今年2月,宁县如期实现整县脱贫,全县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成效。
基础先行 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今年57岁的盘克镇宋庄村村民姚爱粉去年年底搬进了新房,每天她都起得很早,整理屋子、清扫院落、给牛喂草……虽然相比以前忙了,但是她却非常开心。
“以前我们一家5口住在窑洞,由于年久失修,窑洞出现了不少裂缝,住在里面非常危险。”姚爱粉感慨地说,去年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家里盖起了4间砖瓦房。“搬进了新房子,就不用担心房屋安全问题了。我家还养了5头牛,收入也有了保障。”
安居才能乐业。结合“两不愁、三保障”硬指标,宁县通过实施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两项民生工程,重点解决了贫困人口房屋安全问题。在危房改造上,宁县把有自主建房能力和没有自主建房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分类,区别塬面、川区的生产生活实际,按照建设标准和面积要求,实行差异化补助。在易地扶贫搬迁上,坚持盯点盯户盯人,精准识别有搬迁意愿和安置意愿的贫困人口,科学确定了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两种模式,保证群众能“搬得出”,并严格项目建设管理和住房质量监管,全面落实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同时,针对不同的易地扶贫搬迁方式,引导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务工或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确保群众致富。
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宁县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先决条件和先导工程,坚持从零开始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对行政村路、电、房、水、网等逐村逐户排查,一项一项“过筛”。
据了解,2013年以来,宁县累计投入资金1.59亿元实施危房改造14259户,投入资金4.53亿元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1891户7398人,新打电井(机井)917眼、检查井62个,建立沉淀池45座、水塔11座,铺设供水管道133.53千米,实施农电网升级改造18个、自然村动力电工程1323个。
产业主导 助推群众增收致富
日前,在宁县春荣镇昔沟村,一排排设施瓜菜大棚整齐排列,瓜菜大棚里群众正忙着锄草、浇水。
“我去年的6棚甜瓜收入了3万元,再加上7棚辣椒、西红柿等,总共收入5万多元。”正在瓜菜大棚里查看瓜苗长势的刘军社说。
今年42岁的刘军社曾是一名建档立卡户,精准扶贫开展后,在帮扶工作队的支持和鼓励下,他通过发展瓜菜产业顺利脱贫,如今他还带动15户群众发展瓜菜产业。
产业是脱贫之本,抓扶贫必须抓产业这个“牛鼻子”。近年来,宁县一直把培育增收产业作为扶贫工作的主攻方向,突出短期增收、长远致富,坚持分类施策、因户制宜,以“四类分类”为基础,以产业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全力扶持群众发展长短结合、主副互补的增收产业,夯实了贫困群众的增收基础。全县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963.5元增加到2018年的6336元,年均增长37.11%。
同时,宁县还结合农村“三变”改革,探索出了“331+”产业扶贫模式,建立起了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最弱势的群体与最优势主体的有机融合,使贫困户真正融入现代农业的产业链条当中,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当前脱贫和长远致富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宁县共发展苹果种植45万亩;发展宁州肉羊养殖场(合作社)52个、养羊户1.17万户(其中贫困户2746户),养殖肉羊61.8万只;建成22个万亩、21个5000亩、86个千亩造林示范点,森林覆盖率达到41.9%,苗林产业年产值8.6亿元;建成扶贫车间32个(扶贫田间520个),吸纳贫困劳动力2535人就近就地就业,村集体入股4300万元,贫困户入股1.2亿元,贫困户土地租金和分红收入达到1.6亿元,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扶志扶智 提振脱贫“造血”功能
“贫穷不可怕,只有靠自己辛勤的双手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日前,邓明全一边在自家的果园疏花一边感慨地说,多亏县乡举办的一系列果业方面的技术培训,经过培训,现在懂得栽植方法多了,干起活来也顺手多了。
盘克镇杏洼村邓明全,1988年起开始经营苹果,但是由于缺乏技术,果园效益总是不景气。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他积极参加果树栽植技术培训,不但全面掌握了务果技术,还及时更新品种,实行标准化栽植和管护,经济效益逐年提升,每年苹果收入都达到了7万元以上。现在,他已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苹果种植能手,盖了新房,两个女儿也上了大学,在脱贫路上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为了解决贫困群众发展缺知识、缺技术的实际问题,近年来,宁县坚持把群众需求作为指令性计划,因户因人定内容,开展“院落式”“地头式”“企社式”等多种方式的培训,通过一对一、面对面、手把手的培训方式,不限次数、直至熟练掌握发展技术,保证贫困群众培训清零、100%掌握技术,确保发展特色种养产业的贫困户每户至少有1-2名技术明白人。同时,宁县还通过开展就业技能、职业教育等多元化培训手段,确保每一位贫困群众都能有一技之长,做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
此外,宁县在扶志上还通过在村级事务管理和精准扶贫政策落实中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创新制定了72项到户产业奖补菜单和153项到户技能培训菜单、正面感恩教育、反面“歇帮”惩懒“促起来”、通过对比算账“干起来”、推进移风易俗“变起来”6项举措,不断提升贫困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习惯。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05月12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做强特色产业 助力群众增收——碧桂园集团助力东乡县脱贫攻坚见闻
- 2020年05月11日尽锐出战 决胜小康——华池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 2020年05月09日【进村入户看变化】白银市平川区:驴背上的致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