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庆阳  >  宁县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打造苹果全产业链——宁县焦村镇海升苹果基地见闻

 2020/04/14/ 10:3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农民报 记者 侯小宝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打造苹果全产业链

——宁县焦村镇海升苹果基地见闻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侯小宝

  春风和煦,通往宁县焦村镇的公路两旁,放眼望去,皆是大大小小的苹果园。白色的柱子间,整齐地种着一列列矮化密植苹果树,粉红色的花瓣刚探出花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来到目的地焦村镇海升苹果基地,“你入股,我经营,你务工,我盈利,你分红”几个大字率先映入眼帘。万亩果园中,工人们正在忙碌着,有的修剪树枝,有的固定苗木。

  “由于是密植苗木,剪掉多余的枝条可以防止遮光,同时也能改善树势”,刚修剪完一列果树的工人刘红妮告诉记者。

  刘红妮来这里工作已有七年,是附近的农民。她刚来这里工作的时候,这批苹果苗才刚栽下。“我等于是看着它们长大的”,刘红妮说,“在基地每月能挣到1800元,入股的资金年底有分红,还能接送孩子上学。”

  在海升苹果基地,目前像她一样的工人已有80名。

  宁县作为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之一,发展苹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该县通过创新实施“331+”产业扶贫模式,整合农业资源,引进龙头企业,在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壮大集体经济,不断提高扶贫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宁县县委副书记罗睿介绍,这个模式的第1个“3”,是指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三方联动的利益共同体,创新农业组织形式与经营机制;第2个“3”,是指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创新资源配置和经营方式;“1”,就是建立统一科学的品牌化质量管理体系,创新扶贫产业发展方式;“+”,就是“+党建”“+村集体经济”等。从2014年开始,宁县就通过此模式招商引进了全球最大的浓缩果汁生产企业陕西海升集团,目前已建成全国最大的自根砧矮化密植苹果基地,带动全县发展苹果45万亩,年人均苹果收入2727元。

  2016年,村民马会芳开始在苹果基地工作,第一次听说“331+”扶贫模式时,还不知道究竟是咋回事。村干部告诉她,只要把资金入股到海升集团,就能得到分红。

  马会芳照做了,她拿出政府给的3万元产业扶持资金中的1.8万元入股到海升集团,剩下的钱用于果园管理和技能培训。

  2019年,她们一家获得了3120元的分红,马会芳高兴极了。这正是“331+”扶贫模式中的“三变”改革带给她的获得感。

  在焦村镇2019年举办的苹果产业“331+”扶贫模式分红大会上,仅当年的分红就有3392.3万元,贫困户每户最高分红8400元,村集体经济分红收入6.72万元,最高的村分红达到11.76万元。

  “海升模式”具有高定位、高科技、高效益、苗木良种化、栽培矮密化、管理机械化、水肥一体化、产品标准化的“三高五化”特点。宁县海升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高云峰告诉记者,普通适生区苹果的甜度为13-14,而这里出产的苹果能达到18,品质仅次于阿克苏产的苹果。广泛销售到北上广等地区,每公斤能卖到15元。即使在去年苹果行情低迷的情况下,市场表现也不俗。

  这与宁县打造苹果全产业链,打通加工、流通、销售等上下游产业,推动苹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面对苹果产量增加、产能逐渐过剩的现状,宁县进一步完善苹果贮藏及冷链物流建设,有效防止了果品集中上市带来的价格反弹,实现反季节销售价高惠农。

  宁县还打造集批发交易、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宁县苹果交易中心,建成辐射带动陕甘两省的大型果品展示交易一站式平台,加快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为了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该县通过精深加工成果汁、果粉、果干等产品将果品“吃干榨净”,发展电商平台拓展销路。

  宁县果业局局长范红年介绍说,下一步,焦村镇海升苹果基地将以建设现代果业核心样板区为目标,积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西部苹果国际商贸港、4万吨气调库及果品分拣包装生产线、果业大数据、苹果质量追溯等项目,逐步形成生产、贮藏、批发、运输、电商、旅游等苹果全产业链开发集群。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