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庆阳  >  庆城县

民俗文化产业为庆城贫困群众铺就致富路

 2019/12/23/ 15:55 来源:陇东报

民俗文化产业为庆城贫困群众铺就致富路

  每日甘肃网12月23日讯 据陇东报报道(通讯员李云)近年来,庆城县按照“规模化发展、市场化运作、品牌化推广”的思路,扶持开发刺绣、剪纸、泥塑、雕刻、编织等民俗文化产业,使其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12月17日,在庆城县香包刺绣城笔者看到,吴海萍正和姐姐忙着赶订单,她告诉笔者,三年前她和姐姐经营一家服装店,但是生意一直不是很理想,后来听说县上举办了香包刺绣培训班,她就第一时间报名参加,由此开启了刺绣致富路。

  “我们两个商量买了一台电脑绣花机,租了一间房子,开了个公司,刚开始时,我们做的基本都是零售。”吴海萍说。

  2017年初,在庆城县民俗文化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吴海萍公司的规模逐渐扩大,她先后投资30万元成立了庆城县双萍电脑香包刺绣有限公司,所有的产品实行订单制,统一定制、统一销售,她的产品因做工精美,不仅在市县畅销,还远销青海、山东、陕西等地。

  民俗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让庆城县广大贫困群众看到了经济潜力,为此,县上将文化产业与扶贫攻坚工作相结合,鼓励和扶持贫困户发展民俗文化产业,在产品的定制、销售、培训等环节上为贫困户开展指导,全力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家住卅铺镇卅铺村的边蓉霞丈夫去世早,家里生活十分困难,但是她却有刺绣手艺。于是,在县乡帮联干部的“牵线搭引”下,她来到庆城县庆春香包绣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做零工,2016年收入近2万元,如今她已靠文化产业摘掉了穷帽。

  “平时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在这里做点零工,一月挣1000多块钱,做多了拿多,做少了拿少,一天能做20几件,挣个生活费,比待在家里强”。说到收入,庆城卅铺镇卅铺村边蓉霞满怀欣喜地告诉笔者。

  至目前,全县共有国家、省、市民间艺术大师148人,刺绣、剪纸、泥塑、雕刻、编织民俗协会6个,从业人员3万人,产品种类达到280多种,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以上。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