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庆阳  >  庆阳新闻

国网庆阳供电公司精准发力助脱贫纪实

 2019/11/11/ 15:41 来源:陇东报 记者 闫慧

一分国网担当 一分电网情深

——国网庆阳供电公司精准发力助脱贫纪实

  本报记者 闫慧

  2019年8月27日,镇原、环县2个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电网工程提前4个月竣工,比全省“两州一县”和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电网整体竣工时间提早1个月。

  至目前,“十三五”下达庆阳的光伏扶贫项目第一批全部按期并网接入,按期并网率100%,为5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150户贫困户带来稳定的光伏扶贫收益。第二批光伏扶贫项目配套电网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预计今年12月底前可全部并网接入。

  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开展以来,选派8个驻村工作队、13名驻村帮扶干部奔赴帮扶一线,以党建引领促脱贫,带动13个定点帮扶贫困村发展南瓜子、黄花菜、玉米、种牛、肉兔等种植养殖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

  这一组组数字,是国网庆阳供电公司聚焦脱贫攻坚电网建设、光伏扶贫、定点帮扶三大领域交出的一份扶贫答卷。“提前”“按期”“促脱贫”成为国网庆阳供电公司着力推进电网建设高质量发展,全力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词”。

  从“用上电”转为“用好电”

  农村电网提档升级助力脱贫

  “现在铡草机也可以用了,电暖气也可以用了,这电用起来舒心多了,也能放心用了!”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环县天池乡曹李川村村民李世亮见证了农村电网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

  2002年,甘肃省电力公司对口帮扶庆阳革命老区建设,对农村电网进行了全面建设改造。一期、二期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让庆阳所有的乡镇和行政村都通了电,自然村通电率也达到了98%以上,数千公里长的旧线路得以更新。

  这次改造之后,李世亮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家里的电灯亮堂多了,也不隔三差五停电了,“用电不愁,花钱也少。”

  但是这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家忙种草,户户搞养殖,群众的用电需求越来越大,李世亮明显感觉到这电又不够用了。“电压太不稳定,娃去年买了台电暖器,一开就跳闸,别人家的铡草机一开,我们这灯就是个红丝丝,功率大些的电器也用不上,只能干着急。”李世亮说。

  环县、镇原县两个深度贫困县是庆阳市脱贫攻坚任务中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在全市“331+”产业扶贫模式的带动下,当地肉养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惠民政策的落地和新型养殖技术的引进,给贫困群众带来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动力,但随之而来的“供电能力不足”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由于电网基础薄弱,线路老化严重,生产生活用电难以得到保障。

  为改造和升级深度贫困县农村电网,助力深度贫困县顺利脱贫退出。从2018年开始,国网庆阳供电公司科学统筹全市脱贫攻坚电网建设,将电网投资向深度贫困县予以倾斜,全力保障和满足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用电需求。

  “如何用优质的电力供应照亮这条致富路,是国网庆阳供电公司一直努力的方向。”国网庆阳供电公司总经理崔威说。

  2018年,国网庆阳供电公司投资393.97万元,对环县天池乡曹李川村进行了电网改造升级。整村改造后,户均配变容量由原来的0.78千伏安提升至3.39千伏安,新建低压线路全部为三相四线建设,配电线路全部换成了安全性较高的绝缘线,供电能力大幅提升,供电质量有了质的改变。大部分农民用起了三相铡草机、粉碎机、揉丝机等电气化设备,用于发展养殖业。

  据了解,镇原、环县两个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电网工程于2018年11月5日开工,总投资规模2.57亿元,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400.79公里,0.4千伏线路1181.32公里,安装配变869台,容量8.35万千伏安。

  2019年8月27日,这一工程提前4个月竣工投产,推动环县29个贫困村81个自然村,镇原县88个贫困村510个自然村的农村电网提档升级,实现了深度贫困地区群众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转变。

  同步接网 全额消纳 及时支付

  光伏扶贫为贫困户带来稳定收益

  如今的合水县武张沟又多了一道风景线,整齐排列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的映衬下闪闪发光,高低起伏的环形步道穿行而过,3公里长的景观带环山绕水,其间点缀着花花草草,依托自然风光形成的小游园与光伏发电站融为一体,打造成为“光农互补”的扶贫产业园。

  这是合水县多村联建的第一个集中连片式光伏电站——店子乡吕家岘子村级光伏发电站,占地170余亩,总投资3560万元。装机规模为5083兆瓦,全年发电量达600万度以上,年发电收益达450万元,可带动全县1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村集体创收。该项目于2018年8月开工建设,当年11月底顺利实现并网运行。

  合水县供电公司营销部负责人刘永红告诉记者,在确定光伏站的选址后,公司克服了施工难度大、建设工期紧的困难,调配精兵强将大干40天,如期完成2.52千米10千伏配套电力线路建设任务。特别是在集中采购物资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下,不断优化施工工序,采取“有啥干啥”的原则,加快施工建设进度。

  至目前,店子乡吕家岘子村级光伏发电站已累计发电492万度,按照0.75元/度的电价核算,累计收益369万元。吉岘乡九倾湾村、店子乡吕家岘子村、太莪乡关良村、黑林村等7个村的村集体收益都超过了5万元。除去管理维护费用之外,所有收益作为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开展基础设施维修、村公益项目以及小规模扶贫项目。

  “光伏扶贫充分利用了贫困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开发太阳能资源,实现了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相结合。”国网庆阳供电公司副总经理苏生说。

  2018年以来,“十三五”第一批和第二批光伏扶贫项目下达庆阳市光伏扶贫指标2批,涉及环县、华池、合水、庆城、正宁5个县。

  国网庆阳供电公司坚持“电站同步接网、电量全额消纳、受益及时支付”的原则,全力克服施工环境复杂、工程周期短等诸多困难,推动“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于2019年6月全部按期并网接入。第二批光伏扶贫项目涉及华池、环县2个县,规模为建设村级电站10座,电站容量24335千瓦,帮扶贫困户4867户。

  截至目前,镇原县有26个易地扶贫搬迁点已全部实施了屋顶集中式光伏项目,扶贫惠农1156户,户均功率3千瓦。所发电量按照当地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三类资源区0.75元/度)收购,单户全月全额发电400度可实现每月300元的经济补贴,全年收入3600元。

  据了解,自2018年以来,国网庆阳供电公司共支付分布式光伏用户上网电费610万元,支付补助资金177万元。

  党建+脱贫攻坚工程

  推动定点帮扶村产业发展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培育产业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2018年以来,国网庆阳供电公司结合定点帮扶村实际,主导建办合作社3个,入社农户177户,同时积极引导175户农户加入村办各类合作社12个,在帮扶村积极推广南瓜子、黄花菜、紫苏、万寿菊、地膜玉米等种植产业,促进发展肉兔、种牛、湖羊等养殖产业,推动帮扶村实现产业发展。

  镇原县三岔镇安岔村,山路崎岖,交通不便,产业突破口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76户780人。帮扶单位调整后,国网庆阳供电公司共帮扶联系贫困户40户,高建录就是其中一户。

  “针对安岔村地广人稀,种植结构单一,群众增收乏力的产业发展现状,我们驻村工作队通过学政策、找项目、走访调研,先后与庆阳市农副产业龙头企业对接,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率先推广种植了400亩南瓜子,之后又推广种植中药材500亩,万寿菊1000亩,形成了安岔村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安岔村驻村“第一书记”范毅说。

  2018年,全村下剩的40户贫困户加入了产业脱贫行列,农户首次试种的籽种免费发放,并安排专门技术人员定期进行技术培训。

  贫困户高建录家的地里也“热闹”起来,遍地黄花绿叶,青藤绿果。“现在我们住进了敞亮的新房,家里在合作社还有分红,以后的日子越来越好。”高建录说,住新房、有分红,这是让他最高兴的两件事。

  2019年初,在种植合作社分红大会上,全村每户增收3600元,安岔村村民走上了以白瓜子和万寿菊为产业发展的致富路。国网庆阳供电公司申请对外捐赠资金15.2万元,用于继续扩大和发展安岔村南瓜子种植产业,为持续稳定增收打好基础。

  同时,国网庆阳供电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号召,倡议全体干部员工参与消费扶贫,并在职工服务中心开辟了“消费扶贫专区”,摆放上架定点帮扶贫困村的农产品,为广大干部员工参与消费扶贫提供便利。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消费扶贫48.46万元。

  安岔村驻村工作队根据公司消费扶贫产品需求,牵头村委干部及合作社理事积极走村入户,共摸排肉、禽、蛋、杂粮、农副食品等5大类13个产品,目前已销售成品胡麻油6000余斤、自磨面粉2000余斤、自磨荞面1000余斤及土鸡蛋等一批农副产品,累计销售额10余万元。通过持续消费扶贫,预计将带动300余户农户进一步实现产业增收。

  “消费扶贫的实施拓展了贫困群众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打消了贫困群众农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增强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信心,实现了扶贫方式从‘输血’向‘造血’的积极转变。”国网庆阳供电公司党委书记杨武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