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庆阳  >  西峰区

西峰区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2019/09/20/ 08:41 来源:陇东报

西峰区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每日甘肃网9月20日讯 据陇东报报道(通讯员温聪聪)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民俗文化产业调研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民俗文化产业走上市场化经营轨道……近年来,西峰区采取行政推动和市场拉动相结合的办法,大力推进“文化兴区”战略,坚持把民俗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亮点来抓,发展势头强劲。

  截至2018年底,全区共创办香包民俗文化产品营销公司42个,成立工艺美术协会5个,建立香包民俗文化产品生产基地12个,外设香包产业营销窗口共9处,有生产大户200多户,从业人员1.2万余人,年生产香包等民俗文化产品600万件,产值达5000万元,年销售近460万件,收入近4500万元。

  立足资源优势,西峰区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陇东文化名区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发展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加强了对香包产业的宏观规划指导,提出了“以民间艺术产品为主导,面向市场,开发精品,壮大产业,发展经济,努力把西峰区建设成民俗文化产业大区”的发展思路,通过明晰思路,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有力保证了全区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工作稳步快速发展。

  在推动民俗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西峰区强化培训,区文广局、民俗艺术研究所每月举办一期高层次培训班;工、青、妇组织发挥部门优势,在下岗工人、广大妇女、青年团员中每年举办3—5期香包刺绣专业培训班;各乡镇、街办坚持每月办一期培训班,主要面对初学者进行技术指导;各级各类大师、刺绣能手发挥“传、帮、带”作用,辐射带动,提高制作技能,积极引导,不断培育壮大生产群体。

  西峰区积极培育龙头、建办基地,动员能人大户强强联手,组建协会,成立龙头公司,壮大生产实力,逐步形成了一乡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显胜乡的灯系列,温泉镇的绌绌系列,后官寨镇、彭原镇的挂件系列,南街、北街街道的装饰系列、董志镇的民用系列、什社乡的剪纸系列等已成为各自的品牌产品,“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已基本成型,保证了“产、供、销”各个环节的有效链接。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