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庆阳  >  环县

昔日柴棍子 今天致富草

 2019/09/11/ 16:32 来源:陇东报

昔日柴棍子 今天致富草

紫花苜蓿种植示范基地。本报记者 吕赟 摄

  本报记者 吴树权

  环县,曾经十年九旱,因干旱和贫穷出名。早年,每到春冬季,仅有的绿色,就是被称为“牧草之王”的紫花苜蓿。如今,这种多年生的牧草,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让环县的群众走上了一条发展草业的致富路。

  8月28日,本报“马莲河纪行”采访组来到环县洪德镇耿塬畔村,一片片紫花苜蓿将黄色的土地“装扮”成了绿色的海洋。从空中俯瞰,绿色的海洋颇为壮观。

  耿捷山是耿塬畔村村民,连日的阴雨天气刚刚放晴,他便迫不及待地来到自家的苜蓿地查看苜蓿长势。看着地里生长旺盛的二茬苜蓿,耿捷山脸上挂满了笑容。他家今年的头茬苜蓿获得了丰收,买上了好价钱,目前二茬苜蓿长势良好,就等着到时候收割了。

  耿捷山今年承包了60亩地,全都种上了紫花苜蓿,这场秋雨对地里的苜蓿极为有利。耿捷山告诉记者,今年家里的苜蓿已收入1万多元,加上二茬苜蓿收割后的收入,算下来每亩苜蓿能有500元的纯收入。

  “这是种粮食时不敢想的事情。”耿捷山说,种粮食的时候,每天都在地里忙碌,每年每亩地的收入还不到500元,除去肥料的费用,细算下来每亩地还亏损100元左右。

  鉴定表明,紫花苜蓿花蕾期蛋白质含量在18%-25%之间,盛花期的紫花苜蓿蛋白质含量在15%-18%之间,营养价值高,是牲畜的优质牧草,如今,它也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绿色野菜。

  长期以来,耿塬畔村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自2013年开始,耿塬畔村开始对全村的坡地和塬地进行梯田改造,水土流失的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耿塬畔村村主任耿恒山告诉记者,随着紫花苜蓿的大面积种植,不仅让当地农户受益,收入稳步增加,还有效改善了生态。“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以往的柴草棒子,会成为今天村民脱贫的致富草。”耿恒山感慨道。

  近年来,环县大力推动百万亩紫花苜蓿基地建设工程,用5年时间退耕种植紫花苜蓿75万亩,使全县的紫花苜蓿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耿塬畔村万亩土地流转暨紫花苜蓿种植示范基地于2015年集中实施打造,2016年初见效益,如今每亩可产牧草400-500公斤,亩均收益500元以上。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