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庆阳  >  宁县

“搬”来幸福新生活——宁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2019/08/13/ 15:37 来源:陇东报

“搬”来幸福新生活

——宁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李建强

  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以来,宁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按照“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搬迁与脱贫同步、发展与生态共赢的原则,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群众搬迁一户、脱贫一户。

  自2004年以来,宁县已累计建设安置点176个,建成住宅9507套76万平方米,使9507户4.2万名群众告别了山边梁峁、沟壑胡同、危窑危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砖混结构房屋。

  “挪穷窝” 赶上好日子

  眼下,步入宁县中村镇邓家村移民搬迁安置点,66岁的刘书生正惬意地在自家门前菜地里采摘蔬菜。聊起新房子,刘书生感慨地说:“政府给我家补助了十几万元,让我们住进了干净敞亮的新房子,水电路网样样通,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

  以前刘书生一家5口人挤在村西沟边的6间土木结构房里,房屋年久失修,再加上门前的小路只有不到1米宽,吃水、吃粮都靠人担牲口拉,到了孙子上学年龄,儿子无奈只好在附近村子临时租住。

  2016年,邓家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后,刘书生报了名,并于2017年搬进了新房,孙子上学远的问题也得以解决。“我们村在移民安置点共集中安置20户80口人,目前已全部入住。”邓家村党支部书记罗积来介绍道。

  “换穷貌” 提升幸福值

  走进良平镇段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排排房屋整齐美观,一条条宽敞的道路干净整洁。“我原来住在地坑院的窑洞里,出行不便。现在安置点周围便利店、卫生所、警务室、学校等配套设施齐全,住在这里感觉很幸福。”贫困户豆根科告诉记者。

  为了让群众在安置点住得舒心,段村对31户移民安置点的主干道全部进行了硬化,并在每户农户门前栽植花卉、建设绿化带,配套实施了区间人饮、排水、卫生厕所等设施,水电宽带全部入户,安装路灯26盏。同时,安置点附近还建有幼儿园、村部、广场、幸福互助院和文明礼仪大厅。

  群众住得舒心,更要安心。贫困户在搬迁后,农户原有的宅基地、林地承包权及所有权不变,收益权仍归搬迁户所有,解决了搬迁户的后顾之忧。

  “搬出来” 走上致富路

  搬出原来的穷山沟,靠什么维持生计?靠什么走上脱贫路?

  2017年,平子镇北堡村的张五兴从原来的5孔窑洞搬进了新的移民安置点,还养殖了13箱中蜂,发展起致富产业。“去年我养的6箱蜂收入4000多元,今年扩大规模养殖了13箱,预计可以收入1万多元。”张五兴高兴地说,“现在住进新房子,还有了致富产业,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移民政策的支持下,如今北堡村12户搬迁贫困户共种植60多亩玉米,养殖30多只羊、40多头猪……家家户户都有了致富产业。

  在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的同时,宁县按照“一年建设、两年搬迁、三年脱贫”的工作要求,依托项目村公共服务设施、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为搬迁人口后续脱贫致富创造有利条件。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思路,为每户制定“一户一策”精准脱贫方案,鼓励搬迁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入股产业资金合作社,大力培育中药材、黄花菜、高原夏菜等特色种植业,发展特色养殖等产业,多渠道增加搬迁群众经济收入,确保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