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庆阳  >  西峰区

【脱贫攻坚奔小康】西峰区湫沟村:找准增收路子 甩掉贫困“帽子”(图)

 2019/07/08/ 15:20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金奉乾 通讯员曹恒安 白晶晶
平坦整洁的通村公路.JPG

平坦整洁的通村公路。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金奉乾 通讯员曹恒安 白晶晶

  盛夏时节,雨后初晴。步入庆阳市西峰区温泉镇沟村,村级活动场所里,便民服务大厅、文化广场、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平整洁净的油路延伸到村庄各处,改造后的农宅掩映在绿树间,绿油油的果园里,挂满了淡黄色的套果袋……

  “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很大,就拿我们宫组来说,以前不通油路,苹果卖不上价钱,没有自来水,每天要到几里路外的地方挑水。现在好了,村里到处都修了油路,通上了自来水,还有了幼儿园、卫生室,娃娃上学,看个小病都不用出村了。”村里70岁的老人张树林连连感叹村的变化。

微信图片_20190702105637.jpg

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湖羊养殖基地。

  可就在几年前,沟村还是全区15个重点贫困村之一。长期以来,基础薄弱,交通闭塞,产业不兴,村民生活困难,全村580户2660人中,贫困户就达到了132户518人。如何摘掉贫困的帽子,成为摆在村两委班子面前的一道难题。

  精准扶贫攻坚战打响后,沟村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全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多方争取各项资金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先后表硬化道路10条21.2公里;铺设人管线21300米,管线直接到户,彻底解决了全村580户群众的水困难问题;完成10个村民小组农电网改造工程;实施危房改造89户,使全村安全住房率达到100%;建成村级幼儿园、便民服务大厅、党建办、村室、图书室、电教室、妇女之家、老年活动中心等……这些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不仅让沟村焕发新的生机,也为村民的生活生产带来了便利。

  对于村里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村民苟彩年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过去20多年,每天凌晨四五点就起床水,夏季天气炎热,一家6口每天生活用水、喂牲口需要三四趟。2015年开始,村上把自来水管道到家里,我们再也不用去水了,拧开水龙头就有干净水用,洗衣、做饭、喂牲口、浇地都很方便。”

  脱贫攻坚,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沟村在帮扶单位的扶持下,立足村情,多元化发展特色种养殖业。通过多方争取,引进了盛牧源养殖专业合作社,新建标准化羊舍15座,羊存栏300只以上,辐射带动全村发展养殖大户21户;按照“三变”的模式,成立庆阳兴旺羊羊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建标准化羊舍360平方米、饲料加工间、青贮池等,购回湖羊63只进行养殖;招引鑫泽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种植白芍和菊花80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种植菊花110亩;引导农民务计果园,并按照精细化管理的模式,成立了专业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进行果树标准化管护、生产。

湫沟村建设的水塔.JPG

沟村建设的水塔。

  目前,全村共有养殖专业合作社3个,养殖户103户,羊存栏1653只,存栏230只,果园面积达到1681亩,种养殖业已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村民刘占文一家曾是村里的贫困户。过去,他农忙在家种地,农闲和儿子外出打零工,妻子患病做手术后,不能干重活,只能在家里操持家务。2015年,他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申请到了5万元贴息贷款,购买20多只山羊,搞起了养殖。靠自繁自养,规模逐年扩大,这几年每年存栏量在40至50头,光养殖这一项就收入了一万多元。

  依靠扶贫政策,刘占文不仅搞起了养殖业,还栽种了3亩苹果树。“政府免费提供苗木,安排我参加种植养殖培训班, 明年果园就开始挂果了,过几年进入盛产期后,收入会更好。”已脱下“贫困帽”的刘占文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在沟村,越来越多村民通过发展产业摆脱了贫困。据村主任雷甲勤介绍,201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50元,目前全村稳定脱贫123户48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12%,今年年底争取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