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庆阳  >  华池县

李庆英:山沟沟里走出来的“巧手手”

 2019/05/10/ 07:44 来源:陇东报 文/图 通讯员 李旺发

李庆英 山沟沟里走出来的“巧手手”

  文/图 通讯员 李旺发

李庆英在设计布贴画样式

  “我现在做的这幅布贴画表现的是丈夫在地里农活干累了坐在地头歇息,妻子来给丈夫送饭的场景,这是我今年设计的农耕文化系列作品之一……”近日,在华池县民俗文化产品研究室里,李庆英一边认真地做布贴画,一边向笔者介绍作品的涵义。

  1988年5月,李庆英出生在华池县城壕乡的一个农民家庭,传统的农村生活和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给李庆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从小跟奶奶学习剪花、绣花,跟母亲学习画花样、枕头样、绣鞋垫,用各种碎布拼接小毯子、门帘等,这些细小的手工活给李庆英的童年带来了许多欢乐,也为她今后走上民俗艺术创作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庆英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装饰设计系,2011年5月参加工作,就职于华池县文化馆。文化馆的工作涉及非遗和民俗产品研发这项内容,而李庆英学习的现代化专业设计与传统的布贴画差别甚远,看似接轨的专业却难住了李庆英。“传统的布贴画作品相对比较保守,我就想,如果能让现代与传统融合,效果肯定会更好。”李庆英介绍,最初的布贴画制作一直用老祖宗留下来的方式,用糨糊把布层层叠加粘在上面,这种制作方式做出来和布贴画装饰效果很不理想。在一番琢磨和尝试之后,她用胶膜粘贴布贴画,结果效果比之前的糨糊粘贴明显好多了,这一个小小的改变对布贴画来说就是一个质的飞跃,让李庆英对传统布贴画的创新有了十足的信心。后来在布贴画的构图和色彩搭配上,李庆英大胆创新,把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毫不保留地运用到传统的布贴画创作上。李庆英创作出来的布贴画注重色彩对比,采用粗犷、夸张、变形的手法,追求强烈的直观效果;风格浪漫稚拙,浑厚质朴,气韵生动。

  传统的布贴画融进了现代的设计理念,李庆英感觉是成功的,但能否得到大家的认可还待考验。

  2015年,甘肃省文化厅、省文联主办的“第二届中晟吉庆杯书画大赛”通知下来了,馆里的领导同事都鼓励李庆英参加布贴画比赛,可李庆英对自己创新的布贴画心里始终没底,但又觉得这次比赛是一个考验自己的机会,于是就勇敢地报名参加了。

  李庆英介绍:“布贴画比赛项目主题以鸡为创作元素,意为‘吉祥如意’。所以我的脑海中第一时间就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年轻夫妻忙着推碾子,院子里老母鸡领着小鸡找吃的,大公鸡站在院墙上打鸣。这样的场景在小时候的农村很常见,也是让人羡慕的幸福人家的常见生活场景。”

  李庆英用了两天时间构思了一幅小夫妻推磨,绿树成荫、鸡群围绕、鸟儿欢歌,表现农村和谐幸福生活的一种场景,最后用了15天时间做成了1.5米长的创新版布贴画寄给主办方。

  近一个月过去了,当李庆英快要把参赛这件事忘记的时候,主办方公布布贴画《吉祥人家》荣获民俗类一等奖!

  “当时真没想到会得第一名,确实很意外。当时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直对布贴画艺术的一次肯定。”这次参赛对李庆英的鼓舞非常大。

  2011年6月,李庆英被甘肃省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评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2018年8月成为甘肃省民协会员。7年来,她创作的剪纸作品、农民画、布贴画在中国·庆阳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中屡屡获奖并被庆阳市博物馆收藏。作品《马勺》获全国工艺美术展二等奖;作品《惑》在陕西省工艺美术作品展中荣获一等奖;作品《春耕图》在农耕文化节民俗产品展中荣获综合类金奖;作品《红色南梁》被评为华池县首届“范仲淹文艺奖”美术类优秀奖;漆画《唐韵》刊登于国家级行业杂志《书法报·书画天地》;作品《晚宴口金包》入选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类传统工艺比赛。

  谈到今后民俗文化的发展,李庆英说:“民间布贴画是今年被庆阳市文旅局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要把当地布贴画这一门技艺传承下去。”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