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庆阳  >  华池县

华池县刘家湾村 “空壳村”种植中药材重显生机

 2019/01/23/ 09:11 来源:陇东报

  华池县刘家湾村“空壳村”种植中药材重显生机

  本报记者 梅金娟

  刘家湾村地处华池县五蛟镇,是一个典型的纯山区村,辖8个村民小组385户1590人。2014年全县贫困户建档立卡时,全村一半农户被定性为贫困户,贫困率46%。随着华池县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放弃种地,外出打工,甚至举家搬迁离开了刘家湾,昔日鸡鸣狗吠的小村变成只有部分老人留守的“空壳村”。

  姚文智是土生土长的刘家湾人,今年40岁的他曾是刘家湾外出务工队伍中的一员,“外出打工看似走南闯北风光无限,其实背井离乡囊中羞涩。对于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来说,没法依靠打工脱贫致富。”姚文智说。

  2007年,因为一场家庭变故,姚文智回到家乡谋生。2008年春天,姚文智无意间种植的1.2亩的牛蒡子,为他带来纯收入3500多元。这对于传统种植玉米、洋芋来说,收入已经翻了好几番。牛蒡子的成功种植,让姚文智意识到:不是种地不挣钱,关键看种什么。

  2010年,尝到甜头的姚文智果断把家里的5.7亩地全部用来种植中药材,当年收入14000多元。2011年,他又尝试种植丹参,当年丹参喜获丰收,亩产值4000多元。2013年,姚文智通过土地流转将中药材种植规模扩大到120多亩,年底纯收入10多万元。就这样,姚文智从一个两手空空的打工族,到依靠种植中草药,在短短几年内脱贫并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姚文智的成功经历,让村“两委”班子看到了希望。趁着村民们回家过年,村干部发动村里的党员走家串户做工作,动员外出打工的村民返乡种药。有了姚文智的成功经验,村里的党员带头,很多村民欣然放弃外出,返乡种药。

  华池县本土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具有先天的土壤气候优势。种药的成功尝试,使得随后两年时间内,刘家湾村超过一半的农户都不同面积地种植了中药材。为了帮助村民尽快掌握种药技术,降低投资风险,2015年,村“两委”发动党员致富带头人姚文智、张智武等5名种药农民成立了华池县俊益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底又注册成立了华池县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并吸纳周边村镇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后,流转3500亩山地、1500亩川地,在刘家湾村及邻近的杜右手村、五蛟村建成3个黄芪种植基地,种植面积3500亩。在刘家湾村建成500亩金银花种植基地、500亩黄芩种植基地。

  刘家湾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进行生产经营,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及中苗繁育基地,与周边农户签订种植订单、收购协议,统一种植、统一管理。同时争取项目资金50万元,新建中药材大棚育苗基地、育苗大棚10座,聘请甘肃省农业大学教授、专家和市县科技人员长期进行田间指导。

  科学的种植及田间管理,加上适宜的土壤气候,合作社中药材长势良好,黄芪亩产800公斤,黄芩亩产700公斤。当年合作社种植中药材收入达750万元,平均每位社员每年增收2万多元。

  目前,在刘家湾村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带动下,全县10个乡镇19个村新建5个标准化黄芪、黄芩、金银花等中药材种植基地,建立16个分社、18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白马、元城、五蛟、林镇、紫坊畔等乡镇的905户贫困户,种植中药材1.9万亩。每年与社员、农户签订订单合同,发展种植中药材1万多亩,近年来社员亩均产值达5000元以上,比种植普通农作物高出2到5倍。

  如今的刘家湾村又恢复了以往的生气,村民们就地种药、打工,通过土地流转、入社务工以及分红等多种方式,在家门口实现了脱贫致富,家家盖新房,户户买冰箱,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壮大的村集体经济发挥作用,修建了通村联组柏油路,新建了小广场、现代化村部及农家书屋、卫生室、老年活动室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民们闲暇时还跳起广场舞,刘家湾村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