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庆阳  >  环县

“碎娃”张建录的30年

 2018/07/18/ 09:14 来源:陇东报

  “碎娃”张建录的30年

  本报记者 陈建宗 通讯员 乔向军

  “我们村这个‘碎娃’不简单,这些年吃了不少苦,但从来没有放弃过。”在环县木钵镇关营村,被村民赞不绝口的“碎娃”,就是在当地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张建录。

  和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长大成家就要自立门户,张建录分家那一年22岁。当时,一家人吃了上顿没下顿,靠什么维持生活成了摆在他面前的最大难题。

  为了谋生,张建录决定学做生意。但他清楚地意识到,做生意没本钱是不行的。为了赚本钱,他抽空帮亲戚杀牛。白天从集市上把牛买回后杀了,妻子负责烧煮一个晚上,煮熟后凉冷,赶天亮时又要骑着自行车运到县城去卖。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环县盛行贩甘草和挖甘草。这时,四处奔波的他又开始加入到贩卖甘草的大军中来。第一次骑着自行车去70公里外的山城贩甘草,用身上仅有的10元钱搞收购,赚了10元钱左右,这让他第一次尝到了做生意的“甜头”。

  “有一次,在甜水堡收了几百斤甘草等待车辆运输,但这里人烟稀少,我在街道苦等了一个晚上,也没有等来一辆车。”张建录回忆说,由于当时没有其他交通工具,为了提早赶往乡镇集市,他只能半夜起来蹬着自己那辆破旧自行车去赶路,遇到风霜雨雪天气,滑倒摔伤是常有的事。后来,随着甘草市场趋于饱和,他便选择收购杏干、杏核、黄花菜等农副产品和羊绒。这一干就是30年。

  2000年后,甘草和农副产品渐渐淡出了市场,张建录成了专职羊绒“贩子”,他不再奔波于他乡。河北、内蒙古、宁夏同心、镇原三岔等地的贩子都到他家上门收购,每年收入过7万元。

  眼看着儿子到了结婚年龄,家里的几孔土窑洞破旧不堪,这让张建录很着急。2013年,关营村山坡洼组新建新农村时,他积极报名给自己购置了一套。

  去年,新农村自来水已入户,生活用电也全面接通,绿化亮化设施好了,张建录搬进了装修一新的房子,给儿子娶了媳妇,完成了他人生中的两件大事。

  “年轻时东奔西走,生意行业啥都干过,虽然辛苦但都熬过去了,现在的生活比过去好多了。”张建录说。

  如今,张建录已经52岁了,但村里的老人们还是叫他“碎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