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庆阳  >  宁县

宁县:盘活小资金 撬动大产业

 2018/06/27/ 09:52 来源:陇东报

  金融助推农村“三变”改革的庆阳实践(下篇)

  盘活小资金 撬动大产业

  庆城县驿马镇杨湾村农民在兴富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里打工

  本报记者 闫慧 郑朝静

  随着试点工作的推进,农村产业发展资金专业合作社的平台功能和作用不断拓展,成为“三农”发展的融资平台、资金融通的互助组织、精准扶贫的造血系统、根植农村的经济主体、产业培育的导引窗口、基层建设的强化载体、农村信用的构建阵地。

  2.6亿元带来的杠杆效应

  宁县境内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高,土层深厚,非常适宜果树生长,生产苹果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农业部确定的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2014年,为了实现全县苹果产业与国际接轨,宁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陕西首家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的果汁企业——海升集团。

  为了促成这次“联姻”,解决前期投入的资金压力,庆阳市政府金融办争取到“金桥工程”贷款2.6亿元,支持庆阳宁越和海越公司“落户”,带动农户发展苹果产业。

  而海升集团的“落户”,不仅带来了苹果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助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而且在全省首创苹果产业股份制合作经营,成为全市农村“三变”改革中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海升模式”。

  宁县成立的聚农苹果产业资金专业合作社与海升集团的下属公司,按4:6的比例出资成立庆阳宁越有限公司,并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社吸纳村集体、农户入社,以资金、土地、技术、劳务等形式入股,代表农户监督公司的运营。

  “农户既是合作社社员、又是股东,通过入股获得红利收入、地权收入以及在基地的劳动收入,从旁观者变为亲身参与者,激发了农户的积极性。”宁县果业局局长范红年说。

  股份合作经营模式的推广,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农民土地流转期限30年,前5年每亩每年500元,此后每5年增加100元,800元封顶;建成的果园按每5亩果园吸纳一名农民入园务工,每人每年入园劳动200天,每工日工资80元,每人年收入1.6万元;入股农民前三年按入股资金的2%保底分红,从第四年开始挂果产生效益,扣除生产运营成本,合作社与公司按净利润4:6比例分红,合作社取得分红后,再向社员按入股金额进行二次分红。

  此外,村集体经济入股,前三年按2%保底分红,30年内,每年按16.8%的年化收益率计算,彻底解决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弱、“空壳村”占比大的问题。

  截至目前,入股资金4900多万元,涉及农户3615户、村集体经济114个、合作组织8个,其中贫困户2200多户。

  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样板

  马忠孝是宁县良平镇马家村村民,当了半辈子农民的他,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股东。“原来我的5亩半地都种的小麦、玉米,一年下来仅够糊口,没有余钱。现在不一样了,我不仅有土地流转的收入,年底还有分红收入,闲余时间我还可以去基地打工挣钱。”2017年5月,马忠孝拿到了宁县聚农苹果产业资金专业合作社的红色股权证。

  在“海升模式”的带动下,宁县30多个企业、大户、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已发展现代果园5万亩,其中海升集团下属的3个公司在宁县焦村镇、早胜镇、良平镇、春荣镇、湘乐镇等地建成“海升模式”苹果基地1.8万亩,宁县成为全国最大的矮化自根砧苹果基地。同时配套建设的2000亩矮化自根砧苗木基地、国际上最先进的苹果分拣和贮藏项目也已经启动。

  庆阳宁越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君告诉记者,“海升模式”较传统苹果种植来说,具有“三高五化”的特点,“三高”主要表现在宏观效益上:高科技,苗木采用自根砧无性繁殖;高定位,建设标准定位高,产品走的是高端市场;高效益,当年建园,两年结果,三年丰产,比传统果园早挂果3到5年,省水60%,省肥70%,节省土地80%。“五化”主要是苗木良种化、栽培矮密化、管理机械化、水肥一体化和产品标准化等技术规范。

  宁县把苹果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在“海升模式”现代农业技术的带动和推广下,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模式,助推广大群众通过土地流转、企业务工和入股分红实现脱贫致富。

  与此同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资金监管、风险防控等方面也迎来一系列难题。为此,宁县建立财务监管机制,企业和合作社分别设立专账,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基地进展和财务运行进行审计,定期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建立风险防控机制,自然风险通过防雹网进行防控,不可抗拒的自然风险通过农业保险化解,运行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销售,从项目收回投资之日起,每年按利润的5%提取风险准备金。

  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昔日的庆城县驿马镇远近闻名,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白瓜子、黄花菜、杏等农副产品的集散地,也是全省有名的农副产加工出口创汇基地,被誉为陇上“旱码头”。由于近年来白瓜子产业加工中心转移,驿马镇逐渐丧失“旱码头”的优势,如何转型,如何破解乡村发展瓶颈,是当地政府面临的新挑战。

  农村“三变”改革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中盛农牧产业园的落户,驿马镇以“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三变”改革思路,创新推出“331+”模式,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共同致富谋发展。即中盛公司、合作社、贫困群众三方合作;贫困户土地、饲草等资源变资产,贷款购羊入股变股金,参与合作社分红变股东;采取合作社全程托管,统一饲养管理,农户与合作社按照3:7的比例分红。

  庆阳县创新金融扶贫机制,为贫困户贷款5万元,全额贴息3年。驿马镇杨湾村是市级“三变”改革示范点,带动65户贫困户和村集体发起了“羊”财。每个贫困户以贷款购得的21只羊、8000元流动资金和饲草地入股兴富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羊由合作社全程托管,中盛公司负责全程技术指导并保底收回。根据湖羊的出栏情况,以及饲养成本支出,预计每个贫困户平均每个生产年份可分红1.68万元,合作社分红7200元。

  “根据以往经验来看,贫困户自己搞养殖有一定的困难,一是没劳力,没技能,接受技术慢;二是普遍经济基础薄弱,投入跟不上,发挥不了效益,养殖专业合作社托管便于规范化饲养管理和监管到位。”庆城县畜牧站站长袁丰涛说。

  健全企业带动模式,引导农户将银行贷款注入“三变”改革经营主体,转为持有股金,建立“保底+分红”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互利双赢。这是庆阳市农村产业发展资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三变”改革深度融合的积极探索,也是完善资金合作机制,引导农民资金变股金的实践路径。

  目前,农村产业发展资金专业合作社自有资本金借款支持种植业1.39亿元,占42%;支持养殖业0.72亿元,占21.8%。累放“金桥工程”贷款13.97亿元,惠及735个村级产业资金专业合作社、120户小微企业、14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0463个农户。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