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容牡丹吐芬芳文心诗情漫花间
——市作协举办的“深入乡土、讴歌庆阳”昔家牡丹园采风活动侧记
作家们在现场朗诵诗作(图一)
□文/图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孙玉珍
5月7日,在宁县瓦斜乡昔家牡丹园,来自福建省、平凉市以及我市各县(区)文联的作家、诗人50多人,沐浴在初夏的和风中,深入宁县瓦斜乡昔家牡丹园开展采风活动,大家赏花看景,吟诗作文,拉开了“深入乡土、讴歌庆阳”文学之旅大型系列采风活动的帷幕。
当天的昔家牡丹园里,各色牡丹争相绽放,姹紫嫣红,芳香醉人,大家徜徉花间,谈诗作词,慨叹牡丹的雍容华贵,歌颂当今的幸福生活。谈起开展这次大型采风活动,市作协副主席李安平介绍说,随着庆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市民对文学作品的需求日渐升温,也给我市文学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为此,市作协积极调整工作方略,不断扩大工作覆盖面、创新联络机制,广泛联系、团结市内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激发和催生文学新生代,拓展和整合庆阳文学创作队伍,不断为繁荣庆阳文学事业增添新的活力,也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践行我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听闻庆阳有牡丹节,更有文人雅士采风活动,福建省永安市的中国诗词学会会员林茂春也不远千里来到庆阳,他将内心的欣喜用一首《七律》来表达:“春风化雨洒村庄,盛世花开分外香。国色引鸾歌且舞,天姿醉客喜如狂。民呈百艺争魁艳,苑照千家乐小康。点赞今朝时令好,牡丹美誉更弘扬。”林茂春已年逾古稀,当他和老伴参加了采风活动后,不禁被这里浓厚的文学氛围所感染,这首诗歌真切反映了他当时激动的心情。
这次活动中,来参加的既有居住闹市的文友,更有两腿沾满泥的农民文学爱好者。宁县中村乡孙安村的蒙三忠听说有这项活动后,他早上在田里干完农活,骑上摩托车赶到早盛镇,又坐班车辗转来到昔家牡丹园。这位整天与庄稼打交道的农民诗歌爱好者,看到黄土地上孕育出如此美丽的花朵,提笔写下了诗歌:“这里田野春意盎然/这里山川秀美/像一个立体的花园因为这里有牡丹/这里女人用牡丹排兵布阵/这里男人用智慧装点河山这里牡丹像雪中埋美人/这里黄土养育豪杰”,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挚爱之情。“昔家的村庄这么绿,昔家的牡丹这么红;游园赏景的文友这么多,登台吟诗的热情这么高,真是一次美好的令人难忘的春游和雅聚!”平凉市灵台县文联主席邵小平多年来倾心于诗歌创作,他见到满园的牡丹和众多的文友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亦诗兴大发,吟诵着他的感受。
参加当天采风活动的既有青春勃发的年轻文学爱好者,更有年富力强的当代名家。冰心散文奖获得者杨永康十分喜爱乡村的自然与清静,也对当地农民持之以恒地种植牡丹、醉心于文化活动的做法赞不绝口,他说:“由种植吃的到种植看的,想一想他们多不简单!希望昔家花园永远国色天香下去,永远乡村下去。乡村的价值在于它的美,城市永远无法代替。”
看到由父亲和兄弟们多年来倾注心血培育而成的牡丹得到观赏者们的喜爱,昔家牡丹园园主昔会强内心感慨万分,也倍感欣慰。他说:“自古以来,牡丹以其国色天香、雍容华贵,得到了许多文人墨客的青睐,所以,我们连续举办了三届昔家牡丹园文学笔会,要将文化元素融进牡丹园里,将文化与牡丹结合起来,使人们在牡丹带来的诗情画意中,更进一步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使我们的牡丹园更具有艺术色彩和艺术氛围。”
采风活动中,大家现场共创作古(新)体诗歌70余首,并进行了激情朗诵。
暮色已近,带着满身的芬芳,携着收获的喜悦,怀着依依的不舍,大家踏上了归途。陇东学院文学院党委书记李致博即兴吟诗,表达了对牡丹园的依恋与期望之情:“闻香唤玉勤开户,隔山远眺风林谷。一片芳心莲花座,几根翠竹晚节扶。富贵牡丹真君子,高洁兰菊连心慕。若有池水聚浮萍,昔园可绘锦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