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庆阳  >  正宁县

“十一五”期间正宁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作者:庆阳市统计局 正宁县统计局 李永明稿源:中国庆阳网 2011-07-13 14:39


  “十一五”时期,是正宁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的,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稳定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序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及时兑现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完成“十一五”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为加速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农业经济总量持续增大。2010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4941万元,比2005年48938万元增加46003万元,年均增长14.17%;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7485万元,比2005年27032万元增加30453万元,年均增长16.3%。其中:农业增加值51330.68万元,比2005年20253万元增加31077.68万元,年均增长20.4%;林业增加值1202.3万元,比2005年790万元增加412.3万元,年均增长8.8%;畜牧业增加值3492.33万元,比2005年5691万元减少2198.67万元,年均下降9.3%;渔业增加值44.84万元,比2005年31万元增加13.84万元,年均增长7.7%;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415.31万元,比2005年267万元增加1148.31万元,年均增长一倍多。“十一五”期间,农业增加值总量不断增大,年均增加6090.6万元。

  农村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十一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得以优化。一是第一产业中以种植业占比重大,为89.29%,畜牧业占比居其次,为6.08%。二是在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比重下降,经济作物比重上升。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产值比由2005年的29∶71调整到2010年的26.18∶73.82。三是畜牧业中生猪养殖实现的产值占比重上升,生猪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比重稳定在48%左右。四是乡村从业人员中的农业从业人员与非农行业劳动者结构比由2005年的77.07∶22.99调整到2010年的71.32∶28.68,农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5.69个百分点,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程度提高。

  主要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种植业产品产量稳步增长。2010年,全县粮食产量89983吨,“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4.85%;蔬菜产量113016吨,年均增长8.68%;油料产量13663吨,年均增长14.28%。

  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445元,比2005年的1865元增加了1580元,年均增长13.06%。

  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综合生产能力仍需加强。通过“十一五”的努力,全县农业现代化程度有所提高,农业生产基础得到改善,但现有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设施的现状难以抗御极端气候对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造成的影响。农业科技投入较少,人们对新产品、新技术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科技推广迟缓。

  2、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生产效益较低。“十一五”期间,与农村种养业生产密切相关和需求量较大的生产资料,如种子、饲料、化肥、燃料、各种农用器具等生产资料价格仍持续上涨,使得农业生产、畜牧业养殖成本持续增加,中央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实惠部分被农资涨价抵消,也削弱了各级惠农政策的成效,减少了农民出售农产品增加的经济收入。

  3、农业产业链较短,现代农业发展有待加快。农产品销售渠道不宽、加工增值环节较缺、市场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尚需要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大部分农产品是以原有形式出售或自食。农产品加工企业少,特别是各具特色的农产品龙头企业规模小,粗加工多,精加工少,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名优新特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滞后,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覆盖范围尚小,现代农业发展滞后。

  三、几点思考

  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从加强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科技革命四方面着手,制定完善的政策,增加各项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植树种草和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公路、电网、供水和通讯为重点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保护好基本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夯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基础。

  2、加快结构调整,切实提高农村经济质量。农业生产需要在发展名、优、新、特上多下功夫,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从品种和质量上进行调整优化,不断提高产品的品质优势。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继续以提高农业效益为主,使农业增加值率能有所提高,同时使农产品科技含量明显增加。在农村经济结构上,继续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提高非农产业比重。降低农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降低种植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

  3、加快延伸农业产业链。培植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要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既发展大规模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加工业,又发展各种具有地方风味和特色的传统产业,使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对已经发展起来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要通过提质、提速、落实优惠政策,使之做大做强,创出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对有市场潜力的农林牧渔业产品加大开发力度,实行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扩大农村就业,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值增效。

  4、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采取措施稳定农资价格。健全农业生产资料营销网络,减少农业生产资料营销成本。培育大型农资批发市场,实行统一供货、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统一销售,实现采购、运输、销售一条龙运作,直接从生产厂家进货,减少中间环节,使种子、化肥、农药、饲料、农用塑料薄膜和各种农用机械等农资低价、快速地到达农民手中,使农民及时买到低价、优质的农业生产资料。要继续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质量的长期监管,质监、物价、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价格欺诈、以次充好、囤积居奇、哄抬价格、联盟涨价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控制农业生产成本的大幅上升,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遏制农资价格上涨和适当补贴措施,有利于减少农资涨价给农民带来的损失,降低农民购买风险,有利于调动农民种养积极性。

编辑:杨晨雨
相关新闻
论坛热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舆情业务 | 托管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20047 ICP备案号: 陇ICP备0500034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